水利部最新通报显示,9月13日23时,西辽河干流汛期生态调度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补水水头成功抵达内蒙古通辽市安乐屯河段,与下游既有河道水面实现精准衔接,标志着西辽河干流在2025年度内第二次实现全线过流,流域水生态环境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

西辽河河道内,施工机械正在进行过流通道疏浚作业。 “中国水事”微信公号 图
自2020年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来,水利部持续优化西辽河流域水资源调配机制,依托春季融雪期、主汛期等关键水文节点,科学组织实施季节性生态补水工程。经过五年系统治理,西辽河干流常年有水河道长度逐年递增,其中2025年春季曾实现断流27年后的首次全线通水,生态调度体系日趋成熟。
为巩固生态修复成果,水利部联合松辽水利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编制专项调度方案,在严守流域防洪安全底线基础上,创新构建"雨洪资源-水库蓄水-再生水"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式,通过2025年汛期专项调度行动进一步拓展生态修复成效。
本次调度行动自8月15日启动,水利部门运用水文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流域"降雨-产流-汇流"全链条预测模型,动态监测尼尔基、红山水库等控制性水利枢纽运行数据,实施29天精准调度。通过优化水库泄洪时序、统筹再生水利用、调控区间雨洪资源等综合措施,最终实现补水水头全程平稳演进,与下游河道水体成功汇合,再创西辽河生态调度新纪录。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流域水资源刚性管控机制,通过精细化调度骨干水利工程,力争延长西辽河全年通水周期,推动流域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为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