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出海新样本:《三十而已·曼谷篇》如何用"泰式风味"打开东南亚市场?|独家专访

mysmile 1 0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齐婵 记者 张友发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近年来,中国影视作品出海步伐持续加快,在全球文化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界面文娱曾在去年的稿件《国剧出海下一步:仙侠甜宠将成过去时,IP出海和本土剧才是未来》中分析,国剧出海仍处于探索阶段,海外发行需突破文化与语言壁垒,宣传推广策略也需适配国际市场。在内容创作层面,与海外本土团队深度合作成为新趋势,旨在推动中国IP更自然地融入当地文化语境,柠萌影业联合泰国本土团队打造的《三十而已·曼谷篇》便是典型案例。

2024年8月28日,《三十而已·曼谷篇》在腾讯视频与Disney+同步上线,为中国剧集出海提供了全新研究样本。以往国剧出海多以版权售卖为主,由中国公司主导的本土化翻拍项目较为罕见。

《三十而已·曼谷篇》总制片人陆雨在接受界面文娱专访时表示,该项目是公司海外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探索中文剧集在传统发行与版权输出之外的出海新模式。"

题材选择上,2020年首播的《三十而已》曾登顶多个电视剧榜单,豆瓣开分8.1,云合数据显示其位列2020年全网连续剧有效播放霸屏榜第四位。该剧聚焦都市女性成长的主题,在播出期间引发广泛社会讨论。

这种具有普适性的题材为海外改编奠定了良好基础。陆雨指出:"《三十而已》作为国内现象级剧集,其核心叙事具有高度适配性,加之海外市场对该IP的持续关注,使我们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开拓泰语市场。"

《三十而已》海报 图源:豆瓣

泰国娱乐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另一重要考量因素。普华永道《2021–2025年全球娱乐与媒体行业展望》报告显示,泰国媒体与娱乐行业同期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45%。对国剧而言,进入泰国市场既能借助当地成熟的产业生态,也有助于提升在东南亚剧集市场的竞争力。

从地缘文化视角看,东南亚一直是国剧出海的核心阵地。该地区与中国在地缘文化、审美偏好上存在诸多共通性,观众对中国内容接受度较高。泰语作为东南亚重要的传播语言,其文化辐射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价值。

展望全球市场,陆雨认为在巩固成熟市场的同时,需积极开拓新兴区域:"我们已对南美市场进行考察,当地观众对中国剧集的需求旺盛,但由于缺乏市场经验,如何精准匹配内容偏好仍是待解难题。"

01 曼谷篇为支点撬动泰语市场

界面文娱:翻拍《三十而已》泰国版的构想是如何形成的?整个项目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

陆雨:2022年,我们启动海外本土内容开发战略,将泰语市场列为重点目标。泰国剧集产业制作体系成熟,其内容在东南亚及华语地区均拥有稳定受众。

剧集于20236月开机,2024年1月底杀青,经过后期制作后,于今年828日实现全球同步上线。

界面文娱:选择自主翻拍而非出售版权的原因是什么?

陆雨:当时《三十而已》版权已售予韩国、越南等国家的电视台,同时正与日本电视台洽谈合作,泰国多家国际平台也表达了翻拍意向。经过市场调研,我们认为该 IP 高度适配泰语市场,决定通过自主投资制作,打造柠萌影业在泰语市场的首部自制剧。

界面文娱:自主翻拍是基于偶然机会还是公司出海战略的必然选择?

陆雨:这是战略驱动的结果。我们的海外布局遵循严谨的商业逻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模式复制,必须建立市场洞察能力。通过《三十而已》这个高适配性的爆款IP开拓泰语市场,正是对新型出海路径的探索。

界面文娱:为何采用全泰国班底制作?团队组建过程有哪些考量?

陆雨:我们坚持"泰味主导"原则,避免过度干预本土化创作。该剧需将原版四十余集内容浓缩为二十集,同时兼顾本土适配性与创新表达,这些挑战必须依赖优秀的本地团队。我们组建了包含编剧、导演、制片人的核心创作组,特别注重选择兼具角色适配度与国际知名度的演员。

泰国团队是通过中介介绍还是自主考察确定的?

陆雨:我们采取自主考察模式。通过系统观剧、与创作者深度交流、分析市场消费数据等方式,耗时数月完成泰国影视产业的田野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制作生态与受众偏好。

图源:豆瓣

界面文娱:中泰团队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如何保持创作沟通?

陆雨:我们采取全程主控的深度协作模式。从故事大纲构思到受众需求分析、市场预期研判,中方团队与泰国创制组保持持续沟通,确保创作方向与项目目标一致。

这种合作是中方提出具体要求还是泰方完成内容后由中方把关?

陆雨:属于成果审核制。泰方完成大纲后,中方团队会提出修改意见,随后共同完善分级大纲。剧本对白、叙事节奏等细节均经过中泰双方深度研讨确定。

与国内团队相比,跨国合作是否存在文化差异?如何解决?

陆雨:文化差异客观存在,但我们充分信任泰国团队的专业能力。这种合作实质是双向文化交流——中国IP的创作经验与泰国本土的表达智慧相互赋能,既保证了原作精神的传递,也融入了鲜活的在地文化元素。

02 本土化改编的冬阴功式融合

界面文娱:国内团队主导外语翻拍尚属少见,这种模式能否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陆雨:这正是我们选择头部IP在关键市场进行试验的原因。我们期望将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更多爆款IP,在泰国及其他海外市场复制成功。长远来看,通过翻拍IP积累的制作经验,将为原创本土内容开发奠定基础。

剧情改编最终选择了贴近原作还是大幅创新的方向?主要考量是什么?

陆雨:剧本开发历时半年多,经历了三个主要方向的调整,最终采用折中方案——保留原作核心精神与经典场景,同时注入泰国文化元素。创作过程借鉴好莱坞编剧工作室模式,导演、制片人及演员共同参与细节打磨,力求实现原作灵魂、泰式风味与平台要求的有机统一。

改编过程中,本土化调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中国版相比有哪些特色?

陆雨:越南版更侧重现实主义表达,而泰国版则带有鲜明的"冬阴功"特质。泰剧特有的强戏剧冲突、情感张力等风格化元素被融入创作,在叙事节奏与表演方式上进行了本土化平衡,形成独特的文化融合产物。

翻拍项目是否更倾向选择现代题材?

陆雨:目前阶段,现代剧翻拍难度较低,成本可控性强。古装或年代剧由于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缺乏深度在地认知的情况下,创作风险较高。

拍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陆雨:首要挑战是拍摄周期长。泰国采用类似"朝九晚五"的工作制,而非国内集中拍摄模式,半年多的拍摄周期中,演员档期协调、表演状态保持都是重要课题。此外,该剧采用高清4K+杜比5.1声道标准制作,对标国际顶级流媒体平台,后期技术复杂度也显著提升。

与国内制作相比,泰国制片成本具有优势吗?

陆雨:泰国市场性价比突出,但时间投入、管理成本及语言障碍等隐性成本需要充分考量。

03 国剧出海的机遇与路径拓展

基于现有经验,公司是否计划制作原创泰语剧集?

陆雨:我们采取渐进式策略——团队兼具开拓精神与风险意识。当前国际市场处于调整期,流媒体格局仍在变化,因此我们优先利用自有IP(如《猎罪图鉴》《二十不惑》)进行东南亚本土化制作,待时机成熟后再推进原创内容开发。

《二十不惑2》海报 图源:豆瓣

IP出海时,如何决定采用版权出售还是自主翻拍模式?市场筛选标准是什么?

陆雨:对于战略重点市场,我们倾向自主制作。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日本拥有成熟的电视剧产业体系,外部团队难以深度介入,因此日本版《三十而已》由日本电视台全权制作,中方保留国际发行权并同步获取创作反馈。

直接发行、版权出售、自主翻拍三种模式的商业价值有何差异?

陆雨:三种模式缺一不可。核心基础是中剧的国际发行能力——若发行网络不健全,改编与翻拍便失去市场根基。归根结底,发行能力、市场认知与内容质量共同构成成功要素,这些条件具备后,任何内容形态都能释放商业潜力。

自主翻拍相比版权出售是高投入高回报模式吗?

陆雨:高投入主要体现在时间成本上。理论上确实伴随高回报潜力,否则我们不会选择这种模式。将文化出海局限于版权交易,会严重制约影响力边界。参照美剧、韩剧的全球化路径,最终需要实现制作模式输出与本土内容创作能力建设。

公司整体的剧集出海战略规划是什么?

陆雨:规划包含四大方向:一是强化中剧海外发行网络;二是推进重点市场本土内容制作,如《三十而已·曼谷篇》;三是拓展内容形态,如去年在美国试水的微短剧项目取得25%-33%的爆款率;四是构建海外宣传体系——过去国剧出海对宣传重视不足,而品牌建设对内容长尾价值释放至关重要。

海外宣传工作由国内团队主导还是依赖当地力量?

陆雨:核心团队位于国内,但要求成员全面掌握海外发行规则、物料制作标准及流媒体运营逻辑,同时熟悉社交媒体传播规律。

近年来《哪吒2》等影片推动中国电影出海,国产剧当前是否迎来出海黄金期?

陆雨:机遇始终存在,只是近年愈发清晰。国际市场对国剧的接纳空间持续扩大,中国剧集在制作水准与产业规模上已具备竞争力,关键在于出海前是否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能否精准匹配目标受众需求。

东南亚是否成为剧集公司的战略重点?

陆雨:东南亚凭借地缘文化优势成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