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街头,出租车顶灯滚动着"英雄回家"的醒目标语,这座城市正以最高礼遇迎接特殊的"客人"。
—— "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系列现场评之一
□姜媚
当秋风掠过沈水之畔,总有种特殊的情愫在这座城市弥漫——那是跨越时空的思念,是对为国捐躯英烈的永恒致敬。
从桃仙国际机场延伸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3500面五星红旗,在9月的风中猎猎作响;户外大屏循环播放着"祖国从未忘记 人民永远铭记"的深情寄语;公交车载屏传递着"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的全民心声,整座城市已化作迎接英雄归来的温暖港湾。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时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这场跨越国境的"接英雄回家"行动,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诉说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
时代变迁中,"以国之名"的尊崇始终如一
75年前,鸭绿江畔的雄师劲旅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壮志,用血肉之躯在朝鲜战场筑起钢铁长城。这场立国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为后代赢得了和平建设的宝贵时光。
19.7万英烈长眠异国他乡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思念,是一个民族对忠魂的集体牵挂。让烈士"荣归故里",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心愿。
自2014年首架接运遗骸的军机降落在沈阳,至2024年已成功迎回11批英烈忠骨。从覆盖着国旗的棺椁到鸣放的21响礼炮,从机场至陵园的全程护航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祭奠,"国之大典"的规格背后,是14亿人对英雄的集体仰望。
国防实力跃升时,守护和平的初心从未改变
今年的迎回行动中,4架歼-20隐身战机将为运-20"鲲鹏"护航的消息引发关注。这是自2014年起,空军连续第12年派出国产先进战机执行护航任务,从早期的歼-11到如今的"威龙",战机型号的升级见证着国防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对比上甘岭战役中"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苦卓绝,再看九三阅兵式上东风导弹、隐形战机等现代化装备的震撼亮相,网友"中国军队装备已进入Next Level"的感叹,恰是对75年强军之路的生动注脚。
但装备的迭代始终服务于同一个目标:正如志愿军当年"保和平卫祖国"的誓言,今日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正是对"永不称霸"承诺的实力背书,是对和平最坚定的守护。
代际更替间,红色血脉的传承历久弥新
今年的迎回队伍中,出现了令人动容的画面:湖南邵东三位平均年龄93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坐着轮椅跨越2300公里,只为与阔别七十载的战友"再聚首";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官兵、受阅方队代表、奥运冠军等各领域模范人物共同组成的迎灵队伍,展现着"最可爱的人"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从"最可爱的人"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变的是时代坐标,不变的是深植血脉的家国情怀。当00后军校学员接过老战士手中的国旗,当少先队员向烈士棺椁行队礼,红色基因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完成代际传递。
今日中国的"岁月静好",正是无数这样的"不同面庞",在不同年代、不同岗位上,用相同的赤子之心接力守护的成果。
又是一年桂花香,又是一度迎君归。当运-20的轰鸣声划破长空,我们想对英烈说:这盛世如您所愿,山河无恙,英雄请安息!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