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025年国家财政拟安排千亿育儿补贴资金
9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强调,民生保障始终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各项民生领域总投入接近100万亿元。针对当前家庭育儿需求,今年国家财政专项安排1000亿元用于育儿补贴发放,并计划投入200亿元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城市到乡村,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全民共享的民生保障网络正不断织密筑牢。
财政部:我国政府负债率保持合理水平 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在同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披露"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成效时指出,截至2024年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其中包含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支撑。总体判断,当前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债务风险安全可控。"十五五"期间,我国将持续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通过"发展中化债、化债中发展"双路径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在存量债务化解方面,将继续落实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2026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优化化债额度使用节奏,多维度推进隐性债务存量化解。
最高法:将激活人格权禁令条款 重拳整治网暴诬告乱象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在9月1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最高法将进一步推动民法典第997条人格权侵害禁令条款的落地实施,针对网络暴力、诬告陷害等突出社会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我国现行有效法律达306件 地方性法规超1.4万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9月12日上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36件,修改法律63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决定35件,作出法律解释1件。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计306件,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地方性法规数量突破1.4万件。本周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计划于今日下午闭幕,届时将产生一批最新立法修法成果。
中央政法委:中国已成全球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在9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国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现全面运行,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进程。通过依法惩治突出违法犯罪,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十四五"期间,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责任制改革,扎实开展执法司法专项检查,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不断健全落实。2024年全国法院收案4602万件,较2020年增长41.5%,一、二审累计服判息诉率达98.03%,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实现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案件34.8万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检察机关积极发挥司法职能服务绿色发展,检察公益诉讼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作为制度实施十年来的重点领域,案件规模和成效均最为显著。"十四五"时期,检察机关共办理该领域案件34.8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占比达90%,治理成效显著。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为全球生态公益保护提供了创新样本。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以《生态环境法典》和检察公益诉讼法制定为契机,依托65个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监督模型及卫星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全面提升。
公安部:规范涉企执法已查纠刑事执法问题4.9万个
公安部副部长杨维林在9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查纠刑事执法突出问题4.9万个,有力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新型风险,公安机关推动制定修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等法律23件、行政法规19件;联合最高检、最高法等部门出台系列执法指导意见,重点打击跨境赌博、"机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持续巩固社会治安向好态势。执法监督管理方面,实现接报案、现场执法、讯问询问等办案全过程视音频记录和信息化监管,确保民警执法活动全程可回溯。全面落实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制度,严守案件质量底线。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9月12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明确2025-2026年行业发展目标: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实现稳中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合理区间,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能源装备出口量稳步增长;强化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达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达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实现攻关突破和市场推广应用。
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快速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9月12日"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当天,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已构建起完善的出生缺陷三级防治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徐晓超表示,全国婚检率提升20%以上,孕前检查率、产前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均稳定在90%以上。从防治效果看,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30%以上。"十四五"期间累计为3800多万孕产妇提供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服务,完成妇女"两癌"筛查3.8亿人次,宫颈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4.3/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4.0‰和5.6‰,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国5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最大超警幅度0.55米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9月12日引自水利部消息,9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等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天气,受强降雨影响,江苏大运河、陕西汉江支流银花河及渭河支流涝河、重庆沱江支流马鞍河、内蒙古西辽河上游支流百岔河等5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最大超警幅度达0.55米。
2035年我国将建成质量认证数字技术体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9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分两阶段设定发展目标:到2030年,基本完善新业态下质量认证数字化顶层制度设计,健全数字化评价规则和技术规范,形成认证赋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到2035年,全面建成层次清晰、守正创新的质量认证数字技术体系和实施体系,构建高水平新型质量基础设施,充分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