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底武汉大学图书馆相关事件发酵以来,当事人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持续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成为学术舆论场的焦点议题。
据知网数据显示,该论文目前下载量已突破31万次,在"武汉大学"来源文献中高居下载量榜首,学术关注度可见一斑。
9月10日,这篇备受瞩目的论文在中国知网突然上演"下架又上架"的戏剧性转折,具体过程如下:
当日早间,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记者查询发现,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已从知网平台下架,无法检索下载。

针对论文下架情况,媒体记者第一时间联系知网客服,得到的官方回应称:"撤下学位论文需由作者本人联系学校研究生院出具撤稿函,提交至学位论文部后方可执行撤稿流程。"当被追问"若作者未申请,学校能否直接发函撤稿"时,客服表示"需咨询校方",同时称"不了解杨某媛论文具体情况"。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则回应媒体:"刚接到相关信息,正在紧急核实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10日全天,知网平台与武汉大学双方均未就论文下架事宜发布任何公开说明。
直至9月10日晚间,国内媒体再度查询发现,杨某媛的该篇硕士论文已在知网恢复正常下载状态。

事实上,杨某媛的这篇论文此前已因学术规范问题引发舆论广泛讨论。武汉大学曾就此发布情况通报,明确表示正在对该论文开展全面调查复核工作,并承诺将"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校纪校规和学术规范作出相应处理"。
就是这样一篇处于社会舆论聚光灯下的论文,在9月10日经历了"下架-舆论关切-恢复上架"的完整过程,但截至目前,知网与武汉大学双方仍未就事件经过作出正式公开说明。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文献平台,知网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学术界文献查询、阅读、下载的核心渠道,其运营规范与信息透明度备受学界关注。
对于这类用户基数庞大的学术平台而言,规模越大意味着社会责任越重,更应建立标准化的内容管理机制。特别是论文上架与下架这类涉及学术传播的重要操作,理应遵循明确流程,对于杨某媛论文这类社会高度关注的特殊案例,更需保持操作透明。
此次论文"闪电下架又火速恢复"的异常情况,已引发公众对知网信息安全与管理规范性的质疑,平台至少需就以下三大问题作出公开说明:
第一,杨某媛论文最初下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属于技术故障导致的临时下线,还是应相关方要求进行的内容处理?
第二,若涉及人为操作,此次下架是由杨某媛本人提交撤稿申请,还是武汉大学方面主动联系处理,亦或是其他第三方介入导致?
第三,论文在短暂下架后迅速恢复上架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是否经过合规性审核流程?
无论事件背后存在何种原因,知网作为运营主体都应履行信息公开义务,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详细说明,以消除社会各界的合理疑虑。
对于学术文献平台而言,唯有坚守规范运营底线,保障信息透明度,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