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鱼智行李孝剑:折叠电动自行车年销50万台 深耕千亿美元市场|全球E-Bike行业洞察

mysmile 3 0

界面新闻记者 | 梁宝欣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售价500-1000美元的折叠电动自行车(E-Bike)看似普通,却让深圳龙华企业大鱼智行实现跨越式增长。该企业目前占据全球折叠类E-Bike超40%市场份额,美国市场占有率达30%,成为跨境电商领域的隐形冠军。

"2021至2023年连续三年销售额翻倍,我们已稳居全球折叠E-Bike市场占有率榜首。"大鱼智行联合创始人李孝剑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透露,公司核心产品累计销量突破50万台,创下行业单品销售纪录。

成立于2014年的大鱼智行,初期以平衡车研发切入市场,2016年战略转型专攻E-Bike领域。2017年首次出海即实现1.8万台销量,2020年成为中国首家出口超10万台的E-Bike企业。截至目前,产品已覆盖6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规模突破150万,构建起完善的跨境销售网络。

李孝剑分析指出,全球自行车年新增量约1亿台,随着绿色出行趋势加强,E-Bike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20%。按500美元均价测算,这将形成千亿美元级别的蓝海市场,为中国智造提供广阔空间。 行业数据显示,该市场呈现加速扩容态势。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达618.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136.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0.6%。

从平衡车到E-Bike的战略转型

李孝剑的创业历程始于独轮平衡车赛道。2014年,刚毕业的他敏锐捕捉到海外市场空白,结合大学校园短途出行痛点,迅速推出平衡车产品。

2015年中国平衡车行业迎来爆发期,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在行业最狂热时选择转型,是我们避开后来行业洗牌的关键。"李孝剑回忆,尽管其平衡车产品已跻身全球十大品牌,但面对巨头入场、专利纠纷加剧及亚马逊封号等多重挑战,团队果断转向四轮平衡车研发,坚持原创技术路线。

然而四轮平衡车项目遭遇市场滑铁卢。

受限于使用场景单一(仅限公园和家庭),产品未能打开市场,不仅耗尽前期利润及数千万元融资,公司账户一度仅剩百万资金。"这次失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必须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李孝剑表示,团队由此确立"客户导向"的产品开发理念,通过场景化洞察挖掘核心需求。

街头观察带来的灵感促成关键转折。李孝剑发现传统电动车设计陈旧、便携性差,遂决定将平衡车的轻量化技术应用于E-Bike领域,打造兼具颜值与便携性的新一代产品。

2016年正式切入E-Bike赛道后,团队延续平衡车时代的轻量化优势,聚焦折叠品类研发。通过将产品重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实现"汽车后备箱+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精准解决城市通勤"最后一公里"痛点。

大鱼智行折叠电动自行车产品图
图片来源:大鱼智行

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运营双轮驱动

作为全球最早商业化的代步工具之一,E-Bike自1993年雅马哈推出首款产品以来,历经三十余年发展。2020年疫情成为行业爆发临界点,欧美各国推出购车补贴政策,推动非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普及。

"疫情重塑了全球出行习惯,10-20分钟公交接驳距离,用电助力车替代成为新选择。"李孝剑分析,公司2017年提前布局的海外渠道在此时发挥关键作用,2020年订单量激增400%,年销量突破15万台,目前100%营收来自海外市场。

针对欧美市场差异化需求,大鱼智行创新开发智能助力系统:融合平衡车陀螺仪技术与车辆传感器,实现自动感知坡度调节助力,降低50%骑行强度;独创的快速折叠结构,3秒内完成变形,适配汽车4+2出行模式及公共交通携带需求。这些技术创新精准解决了传统自行车费力、电动摩托笨重的行业痛点。

大鱼智行智能助力系统演示图
图片来源:大鱼智行

依托爆款产品奠定市场地位后,大鱼智行创新渠道策略,成为首个入驻Costco的E-Bike品牌,并成功切入山姆等高端商超系统。这一布局与其早期深耕国内商超渠道的经验一脉相承,有效解决了E-Bike用户线下体验与售后的核心诉求。

在60余个国家的全球化布局中,本土化运营成为破局关键。李孝剑强调:"真正的全球化是产品与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而非简单的中国产品输出。"

基于对区域市场的深刻洞察,团队构建起差异化产品线:欧洲市场主打优雅设计与老城通勤,适配狭窄街道环境;美国市场侧重个性化改装与户外探索,开发越野系列车型。目前已形成折叠(20寸以下)、城市通勤、专业越野三大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李孝剑以欧洲市场为例解释:"当地用户将骑行视为生活美学的表达,我们的产品设计融入极简主义风格;而美国消费者更追求自我表达,提供模块化改装配件成为关键。这种本土化叙事能力,让我们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千亿美元赛道的生态竞争时代

伴随行业高速增长,E-Bike赛道吸引大量资本与玩家涌入。2024年以来,随着疫情红利消退,市场进入洗牌期,中低端产品库存积压严重,部分企业面临利润回吐压力。与此同时,科技巨头开始跨界布局,7月大疆发布DJI Avinox电助力系统,正式进军E-Bike领域。

E-Bike核心技术集中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其成本占比超过整车50%。李孝剑透露:"20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80%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如德国博世电机、日本禧玛诺变速器等。大疆入局将加速核心技术国产化进程。"

在他看来,大疆开发的电助力系统犹如"骑行领域的安卓系统",通过整合数据与控制中枢,构建跨设备生态。"这对行业是重大利好,我们已计划引入其系统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李孝剑认为,巨头入场将激活市场潜力,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创新。

面对行业变革,大鱼智行构建起四大核心竞争力:一是极致优化的物流效率,同规格集装箱装载量提升30%;二是独创的智能助力技术,实现50%省力效果;三是年销数十万级的规模效应,单个订单可达10万台;四是基于150万用户数据的产品迭代能力,爆款成功率行业领先。

李孝剑表示:"折叠品类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将持续巩固市场第一地位。同时正积极探索AI+出行新场景,未来的E-Bike将成为智能移动终端,构建更强用户粘性。"在千亿美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中国品牌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运营,改写全球E-Bike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