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惊变:从成分风波到标准制定,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mysmile 3 0

巨子生物惊变:从成分风波到标准制定,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你猜怎么着?当“选手”亲手写下“比赛规则”,自我规范如何赢得市场信任?悬念即将揭晓!

就在8月27日晚间,巨子生物重磅发布半年报:上半年营收突破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达11.82亿元,同比提升20.2%。

对比去年同期58.2%和47.4%的高增速,本期22.5%和20.2%的增幅显示增长曲线明显放缓,增长中枢下移。

增速放缓背后,胶原蛋白市场整体增长疲软,加之信任危机重创品牌信誉,部分消费者悄然离去。

争议未平,巨子生物竟悄然变身“行业规则制定者”!最新财报披露,其参与起草的《重组胶原蛋白敷料》行业标准正式发布。

当“选手”制定“规则”,监管如何避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市场拷问重重。

产品结构“生变”

巨子生物的业绩增长,继续由可复美和可丽金两大品牌主导。上半年,可复美实现营收25.42亿元,同比增长22.7%,占总收入的81.7%;可丽金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26.9%,两大品牌合计贡献总收入的97.8%。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报中,该公司未直接提及“成分风波”对“618大促”的影响,而是将上半年描述为“跌宕起伏”,称尽管第二季度面临外部挑战,公司仍努力推进业务,强调“短期影响终会过去”。

风波后,两大品牌复苏轨迹分化:第三方数据显示,7月可复美GMV同比增长62%,1-7月累计增长32%;可丽金7月GMV增长35%,但1-7月累计仍下跌7%。这显示品牌地位和产品组合差异导致恢复能力不同。

盈利能力方面,巨子生物保持行业领先,上半年毛利率81.7%,虽略低于去年同期82.4%,但远高于珀莱雅(73.38%)等同行。

毛利率微降主因产品结构变化——高毛利医美敷料销售占比下降。

从业务构成看,功效性护肤品收入24.10亿元,同比增长24.2%,占比77.4%;医用敷料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比22.3%。公司对专业皮肤护理依赖加深,保健食品等业务仅占0.3%,多元化进展缓慢。

线上直销仍是增长引擎:DTC店铺线上直销营收18.16亿元,占总收入58.4%。巨子生物将增长归因于“线上渠道精细化运营、明星单品放量及新品迭代”,数据支撑这一说法。

应收账款激增

整体看,巨子生物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呈现“稳健增长与潜在风险交织”的复杂图景。

为维持增长,上半年销售费用支出10.59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营收34.0%,主要投向品牌宣传、市场推广和渠道拓展,反映竞争环境中积极营销以巩固地位。

贸易应收款项急剧增长警示风险:截至2025年6月末,金额骤增至4.66亿元,较2024年末飙升230%。

虽99.9%账龄在一年内,但如此增幅可能预示渠道库存积压或回款周期延长,威胁现金周转效率。

展望下半年,巨子生物需应对两大挑战:平衡营销投入与盈利水平,防止销售费用率攀升;推动主力品牌全面复苏,减轻对单一品牌依赖。

起草行业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巨子生物在财报中表示:参与起草的《重组胶原蛋白敷料》行业标准正式发布。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是全球通行做法,确保技术先进性和产业适用性。但核心问题是如何防止行业巨头利用标准权构筑技术壁垒、打击对手,或为自身产品“量身定做”宽松条款?

此前“成分风波”核心争议在于主打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与宣传是否一致,这类争议源于行业早期缺乏统一、权威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尺。

巨子生物从身陷“成分争议”到主导制定行业标准,凸显其从“市场参与者”向“规则定义者”的转变。技术实力获官方认可,但也引发“运动员制定比赛规则”的公平性质疑。

如何保障标准科学、中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而非仅服务个别企业利益?如何通过机制制衡保障规则落地公正透明?

在美妆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背景下,这家胶原蛋白技术公司还将面临真正压力测试。

原标题《利润增速踩刹车 “成分风波”后巨子生物成为“标准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