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市场监管总局曝出惊人数据:保健食品注册备案超3.7万件,背后隐藏什么?
注意了!刚刚,市场监管总局在8月29日下午召开的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释放了关键信号。本台记者玥涵从会上独家获悉,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发放保健食品注册证书高达1.4万件、备案凭证2.3万件,数字惊人!
会上,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审评中心主任耿欣重磅解读:我国保健食品实施注册与备案双轨管理。核心原因在于不同类型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评价要求差异大。例如,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产品,因涉及前处理、用量和配伍等复杂因素,风险较高,故采取注册制;而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产品,基于国家标准即可评估,采用备案制,更高效。
我国已发布85种维生素矿物质和10种功能性原料目录,如辅酶Q10和大豆分离蛋白。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注册证书1.4万件、备案凭证2.3万件,凸显“备案为主、注册为辅”的格局,彰显监管多样性。
对保健食品广告的管理尤为严格!总局特殊食品司司长刘松涛强调:广告不得断言功效或安全性;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不得暗示为健康必需;不得与药品或其他保健食品比较;不得利用代言人推荐。规则严苛,保障消费者权益。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王振宇犀利指出:“保健品”与保健食品天差地别。“保健品”是俗称,无法律界定,涵盖各种功能声称的食品和用品;而保健食品是依法注册或备案的特殊食品,有明确法律地位和功能声称,其他食品不得冒充。
王振宇提醒消费者:选购时务必认准“小蓝帽”标识和批准文号,依据功能及适宜人群科学食用,避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