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普京接受新华社专访,中俄合作将如何改变世界格局?

mysmile 3 0

独家:普京接受新华社专访,中俄合作将如何改变世界格局?

注意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接受了新华社的独家书面专访,内容重磅,涉及中俄关系、二战纪念及全球合作,引发全球瞩目。

问:习近平主席5月访俄取得圆满成功,您即将访华出席上合峰会及二战胜利80周年纪念。您对此行有何期待?多年来,您与习近平主席密切交往,如何评价他的领导?

答:毫无疑问,我们的朋友习近平主席5月对俄罗斯的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并在俄罗斯受到高度赞誉。此次访问恰逢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神圣时刻,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我们确认了两国人民致力于加强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传统战略选择。

在莫斯科的庆典上,中国领导人成为主宾。高层会谈中,我们就关键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最终通过了一份内容详实的联合声明,并签署了一揽子双边文件。

应习近平主席邀请,我将很快回访中国。我非常期待再次访问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组织了本届峰会,我们预期天津峰会将推动该组织获得更强发展势头,提升应对当前挑战的能力,增进欧亚空间的团结,助力构建更加公正的多极世界秩序。

在北京的会谈中,我将与习近平主席深入探讨双边议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当然,我们也会就重要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在北京,我们还将共同缅怀父辈的丰功伟绩,他们携手击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将铭记那些用鲜血铸就两国人民战友情谊、捍卫国家自由和独立的先烈们。

习近平主席高度珍视历史,我从与他的交往中深知这一点。他是一位真正的世界大国领袖,具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时刻,由这样的领导人掌舵对中国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正在为全世界树立榜样,展现如何与外国伙伴进行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对话。俄罗斯高度赞赏他全面发展与我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真诚愿望。

问:中国和苏联作为二战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您认为铭记这一胜利的现实意义是什么?面对歪曲历史的企图,中俄应如何合作捍卫共同记忆?

答:正如所述,今年我们与中国朋友共同庆祝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日本投降80周年,这标志着二战结束。

苏联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承受了最惨重的人员伤亡,在战胜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考验巩固了两国友好互助的传统,为现代俄中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还记得二战前,当日本挑起对中国的武装冲突时,苏联就向中国提供了援助。数千名苏联军官作为军事顾问,支持中国军队建设。苏联飞行员与中国战友并肩作战,英勇抗击侵略者。

1937年至1941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包括飞机、火炮和弹药,主要经由中亚陆路走廊运输,苏联专家快速修建公路以确保供应。

历史事实证明了战斗的规模和惨烈。我们铭记“百团大战”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军队解放了大片土地。我们也记得苏联在哈桑湖和哈拉哈河的军事胜利,朱可夫在蒙古的胜利拉开了击溃轴心国的序幕。1945年,苏联红军的战略进攻为解放中国东北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迫使日本投降。

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的抵抗阻止了日本在1941-1942年进攻苏联,这使我们能集中力量打败纳粹德国。两国协作促进了反希特勒联盟的形成,助力中国成为强国,推动战后世界秩序讨论和反殖民主义运动。

永远缅怀那些展现出爱国主义和英勇气概的同胞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向所有老战士致敬,感谢中方精心保存苏联红军战士纪念设施。

这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与某些欧洲国家形成鲜明对比,那里苏联纪念碑被亵渎,历史被篡改。

我们看到,西方一些国家篡改二战成果,无视纽伦堡和东京法庭判决。这种趋势源于不愿承认先辈的过失,妄图抹去可耻历史,鼓动复仇主义和新纳粹主义。历史真相被歪曲以迎合政治局势,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复活,欧洲重新军事化。

俄罗斯和中国坚决谴责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美化纳粹和军国主义的企图。战争成果不可动摇,这是我们共同的坚定立场。

苏中共同抗击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经历具有永恒价值。习近平主席出席俄罗斯纪念活动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在纪念活动中,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阐述了对企图摧毁历史记忆、以“基于规则的秩序”取代战后世界秩序的共同立场。

问:近年来,中俄务实合作在能源、农业、汽车等领域取得突破,双边贸易额创新高。您如何评价当前合作?对推动高质量互利合作有何设想?

答:俄中经济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自2021年以来,贸易额增长约1000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在中国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五。结算几乎完全转向本币,美元和欧元份额降至最低。

俄罗斯在向中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稳居前列。“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已输送超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我们计划2027年投运“远东干线”管道。在液化天然气项目上,双方也有效合作。

我们继续降低贸易壁垒,实现俄罗斯对华猪肉和牛肉出口。食品及农产品成为主要出口品类。

双边投资规模扩大,去年签署新版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今年签署投资保护协定。重点领域大型项目正在落实。

工业合作紧密,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出口主要市场之一。中国汽车和家电在俄本地化生产。双方共同建设高科技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建筑材料领域有宏大计划。

经济合作在多领域推进。访问期间,我们将探讨新前景和新举措,造福两国人民。

问:今年是“中俄文化年”收官之年。两国在教育、电影、旅游等领域广泛合作。您如何评价人文交流成果?对推动民心相通有何展望?

答:双边人文交流为友好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06-2007年“俄罗斯年”和“中国年”活动取得成功。之后举办了“语言年”、“旅游年”等活动,均引发广泛反响。

当前,文化交流持续蓬勃发展。我们落实《2030年前俄中人文合作路线图》,包含100多个大型项目。

“俄中文化年”于2024-2025年成功举办,庆祝建交75周年,活动在两国引起热烈反响。

俄方提议今年9月举办“国际歌唱大赛”,中方表现出兴趣,我们感到高兴。

教育和科学合作前景广阔。学术交流与高校合作态势良好。在俄中国学生超5.1万人,在华俄罗斯学生2.1万人。今年5月,我与习近平主席决定2026-2027年互办“教育年”。

科技创新合作扩大,包括基础研究和“大科学”项目。莫斯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共建基础科学研究院。我们支持建设现代化实验室与研究中心,捍卫技术主权。

电影合作积极推进。合拍影片《红丝绸》已在俄上映,即将与中国观众见面。5月签署了电影行动计划。我们预期将有更多合拍电影,传递正确价值观和历史真相。我们启动“开放欧亚电影奖”,这是一个无偏见的电影平台。

旅游业数据鼓舞人心:2024年双向旅游客流增长1.5倍,达280万人次。

体育合作成效显著。感谢中方参与俄罗斯主办的“未来运动会”和金砖国家运动会等赛事。中国代表团规模最大。体育应避免政治化。

我们特别关注青年工作。赞赏媒体协同合作。档案部门合作有效推进,维护历史真相。

人文合作不断深化,为俄中睦邻友好构建广泛社会基础。

问: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参与创建的区域组织,对维护亚欧大陆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轮值主席国,峰会将在天津举行。您如何看待上合组织的作用?各成员国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

答:2001年上合组织的成立体现了俄罗斯、中国和中亚国家加强互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共同愿望。

过去几年,上合组织建立了坚实条约法律基础,完善了政治、安全、贸易、投资、人文等合作机制。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白俄罗斯加入,对话伙伴和观察员国积极参与,代表了欧亚多样性。

上合组织的吸引力在于坚持初衷、平等合作、不针对第三国、尊重国家特色。

基于这些价值观,上合组织参与构建更加公正的多极世界秩序,以国际法为基础,发挥联合国中心作用。在欧亚形成平等、不可分割的安全架构,通过密切合作,是对全球目标的重大贡献。社会经济基础是“大欧亚伙伴关系”,推进各国发展战略与区域一体化对接,加强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东盟等合作。

我相信天津峰会将成为重要里程碑。我们支持中国提出的优先事项,强化内部团结,深化合作,提升国际作用。我们关注中方工作与俄罗斯措施的同步推进。

我期待各国共同努力,为上合组织注入新活力,适应时代要求。

问: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同俄方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相互支持,维护两国利益,团结全球南方,推动国际秩序公正发展。您如何评价中俄在多边机制下的合作?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等新兴领域,中俄如何引领全球治理新方向?

答:俄中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政治中的重要因素。双方就关键议题交换意见,证明我们有广泛共同利益和相似观点。在推动以“全球多数”为支柱的公正多极化世界秩序方面有共同目标。

俄中战略协调发挥压舱石作用。作为欧亚大国,我们关注当前挑战与威胁。俄罗斯关于构建欧亚统一安全空间的概念与习近平主席的全球安全倡议相呼应。

俄中在联合国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符合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精神。两国重视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的工作,团结全球南方。重要成果是联合国大会2024年通过的“铲除殖民主义”决议。

俄罗斯和中国支持改革联合国,使其符合当代现实。我们主张通过吸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使安理会更加民主。改革应仔细斟酌。

俄中合作为二十国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带来积极变化。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与金砖国家等伙伴聚焦“全球多数”关切话题,非洲联盟加入加强了二十国集团与金砖国家的联系。

今年二十国集团由南非领导。我们期待确认全球南方成果,作为国际关系民主化起点。中国2026年主持亚太经合组织将为俄中关系注入新动力。

在金砖国家框架内,我们与中国合作增强该联合体影响力。共同推进倡议,扩大成员经济发展机会,包括建立伙伴关系平台。重视为基础设施项目吸引资金。共同主张提升金砖国家在解决热点问题中的作用,展现对安全形势的共同认知。我们反对世界贸易中的歧视性制裁。

我们和中国朋友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一致认为新金融体系应建立在开放和公平原则之上,确保所有国家平等利用工具,反映成员国实际地位。避免将金融用于新殖民主义目的,为全人类造福。俄罗斯和中国将继续携手奋斗,实现崇高目标。

俄罗斯总统普京像。新华社发(俄罗斯总统新闻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