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边境惊现巨变!昔日闭塞之地如今竟成幸福天堂?

mysmile 3 0

西藏边境惊现巨变!昔日闭塞之地如今竟成幸福天堂?

亲爱的读者,您可曾想过,雪域边陲正悄然上演一场翻天覆地的奇迹?

曾经,这里是闭塞的代名词,低矮房屋与世隔绝,跋涉一天一夜才能抵达县城;如今,这里路畅电稳、信息通达,一栋栋藏式小楼错落有致,村民安居乐业——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庞达村,一幅美丽边城新画卷正加速绘就!

边境兴则边民富,边民富则边防固。西藏逾4000公里边境线上,星罗棋布的村庄如格桑花般绽放,成为国土守护的坚强堡垒。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阳光洒满喜马拉雅雪峰,照亮雅鲁藏布江畔的田野,映照墨脱的崭新生活。

“虽处边境,但墨脱发展从未停步,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林芝市墨脱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继承笑容洋溢。

“边境一线24小时稳定供电,5G网络覆盖所有村居。”李继承说,去年墨脱游客达60万人次,是人口的40多倍。越来越多乡亲开民宿、办合作社,农牧民人均收入从2020年1.2万元跃升至2024年2.5万元。

边城巨变,何止墨脱?

走进阿里地区噶尔县典角村,湛蓝屋顶、白色外墙和彩色藏式屋檐夺目;空中俯瞰,房屋街道组成“国”字,在边境熠熠生辉。

从石头房到安居房,再到别墅式新房,典角村居住条件持续升级。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昔日的“三人乡”,如今已有67户253人。

国家电网10千伏线路接入,玉麦用上稳定电力;投资超5亿元的曲玉柏油路完工,告别大雪封山;藏式小院取代破旧矮房,人均居住面积超40平方米……

近年来,西藏大力建设边境小康村,主电网覆盖全部边境乡,21个边境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84.5%,村村通邮,移动网络全覆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日喀则市康马县达日村海拔5100米,洗澡难曾是村民心头刺。

2024年起,康马县投入210余万元,在每个行政村建起公共澡堂,优先覆盖达日村等边境村。

“小澡堂‘呀咕嘟’(藏语,好)!”村民普吉点赞。免费洗衣、理发……村级服务日益丰富。

书声琅琅,林芝市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迎来新学期,160多名珞巴族、门巴族、藏族学生走进崭新校舍。

围绕强边,西藏统筹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边境生活条件大幅提升。边民补助从2016年年人均1700元、1500元提高到目前1.5万元、8000元,增长约7.8倍和4.3倍。

林海葱茏,河水蜿蜒。眼下,林芝市察隅县猕猴桃迎来挂果关键期,农户忙碌套袋。

察隅县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进猕猴桃种植基地,带来土地收益和技能培训。2024年,仅猕猴桃产值破2700万元,受益群众超2000人。

“春采茶、夏避暑、秋赏叶、冬养生”,墨脱县探索“茶业+”融合模式,开发采茶体验、传统制茶展示,研发茉莉藏茶饮料、雪域桃花茶冰淇淋等产品。今年以来,茶旅融合接待游客超5.2万人次,带动收入破3000万元。

底雅苹果、亚东鲑鱼、错那莓茶……行走西藏边境,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增收“金钥匙”。

对外开放,兴边富民。西藏因地制宜发展边境产业,完善口岸设施,2024年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总额达35.32亿元、4400万元。

守边决心更加坚定

珠峰脚下,日喀则市定日县绒辖乡陈塘村。

“我们在山口巡逻,查看通外山口足迹,检查边境技防物防。”50岁村民格桑次仁从24岁开始巡边,“好生活是党和国家给的,守好一草一木就是最好报答。”

在绒辖乡,群众自发承担巡边责任。治安联防、护林等多支队伍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机制强化,固防体系完善。

扎根边疆,携手同行。

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有105公里边境线,5条通外山口。

52岁昌果边境派出所“高原铁骑”护边队队长石角,1996年主动申请巡边。当年1人队伍,如今已发展成223名牧民的“高原铁骑”。

在阿里札达县楚鲁松杰乡、山南洛扎县拉郊乡、米林市里龙乡等边境,父子接力、夫妻携手、兄妹搭档……守边队伍日益壮大。

目前,西藏所有边境村都有护边员,补助标准从2020年年人均1.2万元提高至1.8万元。

记者: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