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行动计划(2025-2030年)》 明确六大核心防治目标

mysmile 6 0

关于印发《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行动计划(2025—2030年)》的通知

国疾控传防发〔2025〕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发展改革委、公安厅(局)、司法厅(局)、财政厅(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药监局:

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部署,系统提升我国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国家疾控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九部门共同制定《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行动计划(2025—2030年)》,现正式印发。各地各部门需严格组织实施,强化政策保障与资源投入,确保各项防治目标如期达成。

国家疾控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司法部

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医保局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药监局

2025年9月3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行动计划(2025—2030年)

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科学系统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方针,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化医防融合与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提升病毒性肝炎防治体系效能,推动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总目标:到2030年,构建更加牢固的免疫防护体系,显著提高病毒检测、临床诊断和规范治疗覆盖率,有效遏制新发感染,降低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为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奠定决定性基础。核心指标包括:

1.儿童甲肝、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稳定保持95%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首剂24小时内接种率维持90%以上

2. 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0.2%以下

3.乙肝母婴传播率降至1%以下

4.临床用血乙肝/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实现100%全覆盖,医疗机构安全注射规范执行率达100%,吸毒人群综合干预措施覆盖率超95%

5.慢性乙肝患者诊断率、新报告病例抗病毒治疗率均达80%以上

6.慢性丙肝患者诊断率、抗病毒治疗率同步提升至80%以上

二、加强预防接种,夯实免疫屏障

(一)巩固儿童免疫接种成果。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新生儿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制度,确保甲肝、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建立儿童免疫接种动态监测机制,对未完成全程接种者实施精准补种,完善电子接种档案。教育部门强化托幼机构、学校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形成免疫防护闭环。

(二)拓展成人疫苗接种服务。针对输血依赖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家属及性伴侣等高风险群体,提供乙肝疫苗优先接种服务。鼓励无免疫史成人主动接种乙肝疫苗,重点推进医疗、餐饮、实验室等职业暴露人群免疫保护。在甲肝/戊肝高流行区及高暴露行业(如水产加工、污水处理),推广重点人群疫苗接种。

三、加强综合防控,阻断源头传播

(三)推进消除母婴传播行动。实施孕产妇乙肝筛查全覆盖,对阳性感染者提供规范抗病毒治疗。建立"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双阻断机制,完善母婴传播监测随访体系。整合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服务资源,加速实现"三病"母婴零传播目标。

(四)强化医疗安全与血液管理。医疗机构落实感染防控主体责任,重点加强血液透析、口腔诊疗、内镜操作等高风险科室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规范。血站全面实施核酸检测技术,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卫生监督机构加大对医疗美容机构、个体诊所等重点场所的感染防控执法检查力度。

(五)实施多维度危险因素干预。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设施,加强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卫生监管,切断甲肝/戊肝粪口传播链。公安、司法、卫健部门协同推进吸毒人群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清洁针具交换服务。规范文身、修脚等行业用具消毒流程,降低医源性传播风险。

四、加强检测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

(六)优化检测发现策略。各地制定差异化检测方案,推广"艾滋病-肝炎"多病共检模式。在健康体检、婚前检查中增设肝炎筛查项目,提高重点人群早诊率。开发便捷自检试剂,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监测。医疗机构对肝功能异常者强制开展肝炎病毒检测,建立阳性病例转诊机制。监管场所落实被监管人员乙肝/丙肝筛查制度,消除入学就业乙肝检测歧视。

(七)完善监测预警体系。依托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平台,构建病毒性肝炎专病数据库,实现病例报告、治疗结局全流程追踪。强化急性肝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建立5岁以下儿童感染溯源机制。开展乙肝/丙肝病毒耐药性监测和疗效评估,为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治疗服务,提高治疗效果

(八)规范临床诊疗路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肝炎诊疗指南,优化"筛查-诊断-治疗-随访"一体化服务流程。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实施规范抗病毒治疗,建立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筛查机制。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展线上复诊和药品配送,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九)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协同机制,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职责。三级医院负责疑难重症救治,基层机构承担长期随访管理,疾控部门实施治疗效果监测评估,形成分工明确的诊疗网络。

(十)提升药品保障能力。将肝炎防治药品纳入临床综合评价体系,优先采购国家集采中选药品。医保部门优化药品支付政策,支持患者凭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加快乙肝治愈新药研发,将创新药物纳入优先审评通道。民政部门对困难患者实施医疗救助,确保治疗可持续性。

(十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广肝炎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参与肝炎诊疗服务,形成中西医协同防治格局。

六、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社会支持

(十二)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利用世界肝炎日、预防接种日等重要节点,通过全媒体矩阵传播肝炎防治知识。制作针对性科普材料,提高公众病毒防范意识和主动检测意愿。医疗机构强化患者健康教育,提升治疗依从性。

(十三)营造友好社会环境。依法保障肝炎患者教育、就业等合法权益,禁止歧视性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患者关怀服务,开展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项目。发挥公众人物示范作用,提升社会对肝炎防治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七、加强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各部门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大财政投入。将肝炎防治研究纳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研发。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防治能力专项培训。国家疾控局牵头制定评估方案,定期开展实施效果监测,确保行动计划落地见效。积极参与全球肝炎防治合作,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