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股商誉资产分析:并购扩张与减值风险并存的市场现状

mysmile 5 0

界面新闻记者 | 尹靖霏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商誉资产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头部企业通过战略并购实现业务整合与规模扩张,推动商誉规模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因资产处置及经营环境变化,大额商誉减值计提导致业绩大幅波动,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

典型案例显示,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合并组建的国联民生证券上半年商誉规模激增130亿元,带动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1倍;反观渤海租赁,因出售集装箱租赁业务计提32.89亿元商誉减值,直接导致上半年净亏损20亿元,成为年内商誉减值影响最大的上市公司。

随着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商誉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重要变量,其对业绩的双刃剑效应正逐步显现,市场对商誉管理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战略布局与规模竞速

2025年上半年,券商、医药制造、高端装备等行业掀起并购重组热潮,推动A股商誉总量稳步增长。

当前除硬科技领域外,多数行业IPO通道收窄,上半年沪深两市IPO成功案例仅5-6家,较往年大幅缩减。拟上市企业转道并购市场成为重要选择,叠加证监会修订并购重组管理办法及‘并购六条’等政策支持,为并购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界面新闻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18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商誉增值超5亿元,国联民生(601456.SH)、美的集团(000333.SZ)、上海莱士(002252.SZ)、中国平安(601318.SH)、北方华创(002371.SZ)等企业领衔商誉增长榜单,其中国联民生以近130亿元商誉增值居首。

来源:界面新闻编制

国联民生证券作为2024年券商行业重大合并案例,于2025年1月完成更名后首份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11亿元(同比增长269.4%),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长1185.19%),商誉规模攀升至140亿元以上,并购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医药行业并购表现突出,上海莱士6月以42亿元完成南岳生物100%股权收购。依托南岳生物9家浆站及500吨设计产能(2024年实际采浆278吨),上海莱士采浆规模有望突破2000吨大关,进一步巩固血液制品行业龙头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血液制品行业自2001年实施产能管控政策后,牌照资源稀缺性持续凸显。

医药行业的并购案例不止于此上海医药通过收购上海和黄药业10%股权实现控股并表,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2%;华润三九3月斥资62.12亿元收购天士力28%股权,旨在整合处方药研发能力与OTC市场渠道资源。

高端制造领域布局同样加速北方华创以31.35亿元控股芯源微,后者作为国内涂胶显影设备及单片式湿法设备龙头企业,拥有量产型前道涂胶显影设备的独家供应能力。行业分析指出,双方产品线互补性有望在研发协同、供应链整合及客户资源共享方面形成竞争优势。

国际化布局成为新亮点美的集团上半年完成对Teka集团(不含俄罗斯子公司)的收购,加速全球化业务网络建设;广东宏大通过收购秘鲁EXSUR公司51%股权,正式切入秘鲁民爆市场,开启海外业务拓展新篇章。

尽管并购市场活跃,但2025年上半年新增商誉规模整体呈现温和增长态势。

沈萌分析认为,并购频次限制与借壳监管政策构成主要约束因素:上市公司重大并购完成后存在一定时间的间隔期,抑制了短期内商誉快速累积;同时借壳上市审核趋严促使交易双方优化结构设计,客观上降低了超大规模商誉形成的可能性。此外,IPO退出渠道收窄背景下,标的公司估值预期趋于理性,卖方议价能力减弱,推动商誉溢价水平回归合理区间。

高商誉背后的隐忧

商誉规模扩张伴随的减值风险不容忽视

以上海莱士并购南岳生物为例,标的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净资产8.4亿元,收购完成后上海莱士商誉规模从2024年末的50.7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3亿元,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达25%。值得关注的是,南岳生物2024年采浆量278吨仅为行业平均水平(464吨)的60%,500吨设计产能利用率仅55.6%,产能释放不足可能影响长期盈利能力。

爱美客收购标的盈利能力出现下滑爱美客以13.86亿元并购REGEN公司,新增商誉13亿元占当期净资产17.6%。截至2024年9月,标的公司总资产1.35亿元、净资产1.11亿元,交易增值率超13倍。财务数据显示,REGEN公司2023年营收8199万元、净利润5015万元(净利率61.2%),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7223万元、净利润2950万元(净利率降至40.8%),盈利能力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北方华创收购标的业绩下滑明显北方华创并购芯源微后商誉从2024年末的0.38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2亿元。芯源微2024年营业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2.13%),扣非归母净利润7330万元(同比下降60%);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陷入亏损,扣非归母净利润-4953.02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83亿元,标的业绩波动对商誉减值测试构成压力。

华润三九的高价收购带来商誉激增华润三九62亿元收购天士力股权形成新增商誉19.21亿元,公司商誉总额达70.45亿元。天士力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42.88亿元(同比下降1.91%),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16.97%),但扣非净利润6.4亿元(同比下降12.87%),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承压。

当前,华润三九的财务状况面临压力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55.27亿元(主要用于并购支出),同期研发投入增长70%至6.62亿元,销售费用39.4亿元(+20%),管理费用增长17.41%,财务费用激增130%。成本压力下,公司上半年营收148.10亿元,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下降24.31%),其中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47.3%。

历史并购商誉亦存隐忧,华润三九此前收购昆药集团形成的11.29亿元商誉,受标的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33.51亿元(同比下降11.7%)及2022-2024年营收停滞影响,未来减值风险需持续关注。

沈萌指出,并购估值需综合考量协同效应与战略价值,收购方关注的核心在于“1+1>2”的整合效果。即使标的当前业绩表现不佳,但其拥有的关键技术、渠道网络、品牌专利或供应链优势等战略资源,通过整合可能形成成本优化、研发互补及市场份额提升等协同效应,因此估值逻辑更侧重于未来整合潜力而非历史财务数据。

商誉减值潮来袭

2025年上半年多家上市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业绩表现承压

界面新闻统计显示,渤海租赁(000415.SZ)、上海医药(601607.SH)、海螺水泥(600585.SH)、千里科技(601777.SH)、华勤技术(603296.SH)、甘化科工(000576.SZ)、水发燃气(603318.SH)等7家公司上半年商誉减值超2000万元,部分企业减值金额已对净利润形成实质性侵蚀。

来源:财报,界面新闻编制

渤海租赁成为商誉减值最严重的公司公司计提商誉减值32.89亿元,直接吞噬22亿元主营业务毛利,导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0亿元。此次减值源于5-6月以17.5亿美元出售GSCL 100%股权(含Seaco SRL、Cronos Ltd等集装箱租赁资产),交易对手为美国Stonepeak投资机构,最终确认减值损失4.58亿美元。

千里科技的商誉减值影响也较大对重庆润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计提3450万元商誉减值,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120万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