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永远滞后的领域,唯有未能与时俱进的观念。转变思维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就能将曾经的劣势转化为发展的有利条件
足球运动的激情,挥洒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也闪耀在城市的璀璨夜色。
一边,首届全国“村超”总决赛在贵州榕江县圆满落幕,为这项乡村足球赛事开启了全新篇章。另一边,江苏“苏超”联赛持续升温,13座城市共同参与竞技,单场比赛观众人数突破6万,前6轮赛事已带动江苏全省多领域消费接近380亿元。小小的足球,充分展现了中国城乡蓬勃的发展活力。
我国正经历着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在这样紧凑的发展时间线上,如何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同共进?“村超”与“苏超”,这两项在乡村和城市不同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足球赛事,为我们观察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要让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实现有机融合”“当前城乡人口流动仍呈候鸟式状态”,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必须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回溯到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在人口城镇化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对“历史耐心”的反复强调,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保持历史耐心,需要具备长期主义的战略眼光。曾经,榕江县是全国52个挂牌督战的贫困县之一。通过持续攻坚,久久为功,一锤接着一锤凿通了出山的道路,一年又一年培育特色产业,不仅改变了山区的面貌,更振奋了当地群众的精神,为“村超”的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再看江苏,其人均足球场面积位居全国首位,大型体育场馆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政策,“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建设为“苏超”积累了旺盛的人气。“村超”的崛起与“苏超”的火爆,背后都彰显着水滴石穿的坚韧毅力,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更有力地证明了农村地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蕴含着无限机遇。
正视城乡发展中存在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从差距中寻找发展势能、挖掘潜在价值,沉下心来稳步推进,就能释放城乡融合所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
保持历史耐心,需要拥有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具备耐心,并非意味着消极等待,更不是提倡懈怠不作为,而是要主动作为、积极开拓创新。榕江作为地处西南的一个小县城,却成功将“村超”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苏超”作为一项业余足球赛事,江苏省通过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将其打造成了广受欢迎的民间联赛,并借助“足球+”的模式有效激活了文化旅游消费。不存在永远滞后的领域,唯有未能与时俱进的观念。转变思维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就能将曾经的劣势转化为发展的有利条件。
拓宽发展思路,不能脱离实际情况。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促进城乡要素的高效流动,还有很多工作可以推进。例如浙江安吉余村,推出“大自然工位”,配备水、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再加上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城市青年前来“移动办公”。陕西西安栗峪口村,通过一杯乡村咖啡带动了研学、民宿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村民也变身成为经营者。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创新发展思路,城乡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够催生出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保持历史耐心,还需要有尊重客观规律的自觉意识。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乡村人口比重下降,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无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何种程度,乡村都不会消失,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因此,城市与乡村并非相互取代的关系,城乡“一体化”也绝不是指城乡“同质化”,而是要实现深度的融合发展。这既需要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也要求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的均等化。做好这些工作,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城市与乡村是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发展共同体。保持历史耐心,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加广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才能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