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生拓展营体罚致死案追踪:父亲称6封求救信被截留,涉事教师被控两罪

mysmile 7 0

去年9月,河南一名14岁女生在参加拓展营期间遭遇体罚虐待,因引发身体电解质紊乱,经一个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事件发生后,涉事的河南中牟拓展基地已被依法关停,基地校长、生活老师等3人因涉嫌虐待罪被刑事拘留,心理老师阴某某则因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被批准逮捕。

9月9日晚,受害女孩莉莉(化名)的父亲王先生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透露,女儿在出事前曾通过心理老师向家长发出6封求救信,信中明确表达想回家就医的诉求,但均被该老师私自截留。警方调查发现,阴某某家中还搜出其截留的其他学生信件达180余封。该案于今年6月首次开庭审理,因王先生当庭提交新证据并申请追究阴某某虐待罪,法院宣布休庭。"案件将于9月11日进行一审第二次开庭。"

女儿休学后入营接受辅导

遭遇体罚致重伤离世

王先生介绍,14岁的莉莉事发前提出暂时休学,"孩子平时喜欢创作网络小说,积累了不少读者。考虑到她的个人意愿,我们为其办理了一年休学手续。"休学期间,王先生在网络平台看到河南中牟县某拓展基地的招生广告,遂决定送女儿前往学习国学课程并接受心理疏导,两个月费用合计3万元。"该基地规定学生不得携带手机,与家长联系需通过老师转接电话或邮寄信件。事发前老师曾发来孩子的活动照片,当时未发现异常。"

据王先生回忆,去年8月26日晚他接到女儿被送医的电话,"当时我和妻子正在北京,连夜驱车赶回河南。"抵达医院时,莉莉已出现视力模糊、全身多处伤痕的状况,"我们赶到病床前时,孩子起初没认出我们,听到呼唤后委屈地哭了起来。"

受害女孩在医院抢救

王先生表示,莉莉入院后被诊断为电解质紊乱,"医生说这种病症可能致命,通常由长期暴晒、营养摄入不足引发,推测孩子在基地长期遭受罚站、禁食等对待。"从去年8月26日至9月26日,莉莉一直在ICU接受抢救,昏迷中仍喊着"凭什么打我"的梦话。王先生痛心道:"孩子清醒的一两天里,第一时间就问我们是否收到她的求救信,我们才知道有这事。她还讲述了在拓展营被转移和虐待的经历,回忆细节时吓得直咬舌头。我认为正是营中的恶劣经历导致女儿精神崩溃。"

去年9月26日,莉莉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孩子去世后,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地警方以涉嫌虐待罪、侵犯通信自由罪对基地校长、生活老师、心理老师等四名责任人采取逮捕措施。"王先生透露,事后多名曾在该基地就读的学生主动联系警方作证,证实莉莉身上的外伤系在拓展营期间遭受体罚所致。

涉事教师被控侵犯通信自由

家属举证申请追加虐待罪名

根据王先生提供的检察机关起诉书显示,被害人王某某(即莉莉)于2024年6月至8月期间在中牟县狼城岗镇柯贞拓展基地生活学习,被告人阴某某担任该基地心理教师,负责学生与家长的日常通信联络工作。

期间,未成年被害人王某某因出现呕吐、心脏疼痛等症状,多次书写信件请求父母接其回家治疗,并将信件交由阴某某转交。被告人阴某某违背学生意愿,擅自将所有求救信隐匿。同年8月26日20时许,王某某在阴某某宿舍突然晕倒,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司法鉴定结果显示,被害人因长时间日晒、饮食摄入不足、呕吐等多重因素引发电解质代谢紊乱,导致脑部病变并继发肺部感染,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被告人阴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对指控罪名及证据无异议并自愿认罪认罚。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阴某某隐匿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建议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家属收到二次开庭通知

王先生透露,第一次庭审中阴某某当庭认罪,"警方在其住所查获180余封截留信件,除我女儿的6封信外,还包括多名其他学生的信件。其中3封已被销毁,检方在庭审中展示了剩余3封信的内容,信中女儿多次请求接她回家看病。对于截留原因,阴某某辩称是'严格执行学校规定',但我们核查发现该基地并无相关规定。"

王先生坚持认为阴某某的行为不仅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还涉嫌虐待罪,因此在首次开庭时与代理律师共同提交新证据,"法院收悉后决定休庭,要求警方补充侦查。"9月9日晚,王先生向记者确认,该案将于9月11日进行一审第二次开庭,"另三名涉事人员的虐待罪案件尚未确定开庭时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涉事机构为河南柯贞拓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已于2024年10月22日注销。其经营范围曾包括热食类食品制售、体验式拓展活动策划、体育赛事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培训)等。记者拨打该公司公示电话,提示为空号。

此外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4日(莉莉抢救期间),当地曾发布情况通报称:王某在河南柯贞拓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参加体能训练时,教官吴某对其实施罚站、拖拽等体罚行为,造成身体轻微损伤;另查该公司教官靳某利用职务便利猥亵学员马某。目前吴某、靳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侦办中,尚未进入庭审阶段。

来源 |  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记者 徐韶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