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逆转!中国恒大16年港股霸业今日崩塌,亿万财富蒸发背后暗藏什么玄机?
各位读者,您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巨头?就在今天(8月25日),中国恒大集团正式从香港联合交易所摘牌,为其16年的资本市场征程画上了震撼句点!
据恒大8月12日晚紧急公告,公司股票自8月25日起终止上市交易,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市场。
公告揭露,港交所8月8日发函指出,恒大未能满足任何复牌指引,且股票未能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上市委员会毅然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最后交易日锁定在2025年8月22日,自8月25日上午九时起,恒大正式退出资本市场舞台。
恒大方面直言,不打算申请复核退市决定。公告紧急提醒股东和投资者:最后交易日后,股份不再挂牌交易,公司不再受上市规则约束。
巅峰时刻:4000亿港元市值登顶全球房企
回溯往昔,恒大2008年1月获港交所上市批准,却遭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招股被迫暂停。
2008年6月,郑裕彤旗下周大福联合科威特投资局等注资5.06亿美元,救公司于水火。
2009年11月5日,恒大成功登陆港交所,首日收盘价飙至4.7港元/股,溢价34.3%,市值突破700亿港元,成为最大内地民营房企。
2016年5月,公司更名为"中国恒大集团",标志多元化转型启动。同年借壳深深房A回归A股计划,引入战略投资约1300亿元。
2017年10月,恒大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度达4144亿港元,登顶全球房企榜首。创始人许家印以2900亿元身家问鼎胡润百富榜。
借壳计划终未完成。2020年11月,深深房A与恒大同步公告终止重组。
2020年11月,恒大地产宣布1257亿元战略投资转为普通股,部分由深圳人才安居集团等接手,43亿元由恒大现金回购。
危机爆发:高杠杆模式埋下隐患终至清盘
凭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崛起的恒大,因跨界造车等激进扩张,引发市场担忧。
2020年后,风险集中爆发。2021年出现流动性危机,商票兑付困难、财富产品违约等问题频发。
2021年12月,恒大启动境外债务重组程序。
2023年3月22日,公司披露重组方案:通过新债券置换旧债,期限4-12年,票面利率2%-7.5%,前3年付息宽限期。
但到2023年9月22日,恒大公告销售不及预期,重组条款重新审视,协议会议取消。
2023年12月15日,重组支持协议届满未延,公司继续与利益相关方协商。
此后,重组再无实质进展。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颁布清盘令,委任安迈顾问为清盘人,股票继续停牌。
股价从历史最高28.74港元/股跌至停牌时0.16港元/股,累计暴跌99.43%,市值从4144亿港元缩水至21.52亿港元。
资产处置困境:追责风暴与重组迷局
债务重组受阻的同时,恒大面临全面追责。
2024年10月,清盘人黄咏诗表示,团队正调查公司状况,变现资产,但流动资金紧缺,未找到可行重组方案。
清盘人介入后,境外债务重组仍无突破。
今年3月,清盘人对许家印、前妻丁玉梅、前行政总裁夏海钧等7名被告提起诉讼,指控财务报表审批涉违管理责任。
2023年9月,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同时,多位前高管因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被证监会罚款。
2024年3月,证监会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行为行政处罚,对许家印、夏海钧等罚款47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并对许家印、夏海钧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潘大荣十年禁入。
曾经千亿帝国高管,如今集体禁入资本市场。
8月20日港交所公告,为恒大16年上市生涯画终章:因未满足复牌指引且长期停牌,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8月22日最后交易日,这家2009年上市首日暴涨34.3%的房企巨头,最终以"仙股"身份黯然退场。
记者:玥涵 编辑: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