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1222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创新举措如何改变命运?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好奇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热潮?想象一下,全国招聘现场人潮涌动,企业争相揽才,政府全力护航——这一切正在发生!
四川内江“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暑期夜市招聘会火热进行中,求职者正专注咨询岗位详情。唐明润摄(影像中国)
江苏张家港2025年夏季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现场,人群熙攘,机会纷呈。邢 彬摄(影像中国)
山东滕州重点用工企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企业代表(左一)正向求职者深入解析岗位要求与前景。李志军摄(影像中国)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事关民生经济和国家未来。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核心,推出服务清单公示、精准就业服务、岗位推送、职业培训见习及困难群体帮扶等多重措施。
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于7月启动,持续至12月。各地创新举措频出,成效显著?玥涵就此深入调查。
精准对接需求,搭建就业桥梁
“毕业后,我投了30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在家待业时焦虑万分。”浙江绍兴市越城区陈佳回忆。关键时刻,越城区皋埠街道人力社保平台主动联系她,基于专业背景推荐岗位。如今,她已入职当地制造业企业任行政专员:“多亏平台助力,工作离家近,还享人才补贴,非常满意。”
“我们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逐一电话沟通,提供岗位推荐、职业介绍和政策解读。”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孟东蓝表示,该区已帮助近2000名毕业生成功就业。
今年以来,绍兴市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数字化平台,对7300余名本地毕业生精准帮扶;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90余场,达成就业意向4万余人。
各地人社部门全力搭建就业桥梁: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主动摸排需求;密集开展“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国聘行动”等线上线下活动,释放海量岗位;针对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及残疾毕业生等困难群体,实施结对帮扶和个性化方案,优先推荐岗位、组织培训见习,确保“一帮到底、不落一人”。
稳岗扩岗并举,激发就业活力
2025年,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多种方式稳岗扩岗,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主力。
华为开放60余类岗位,计划招聘应届毕业生1万余人,同比增长预计达两位数;京东在3年累计提供5万余个在校生岗位基础上,2025届再新增1.8万余个机会……这背后是各地加大岗位挖潜、落实惠企政策、优化招聘服务和强化用工保障的成果。
“我们新聘5名毕业生,政府按每人1000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广东广州某供应链科技企业人事部经理称,补贴政策降低用工成本,缓解招聘压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动能。
广东省印发专项方案引导中小企业稳定岗位规模。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高效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发放补助资金1916.4万元,带动超1.9万名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
金融助企政策持续加码,一次性扩岗补助、国企一次性增人增资等政策延续,为企业稳岗扩岗提供强力支持。
高校毕业生是创新创业生力军,支持创业可发挥“以创带就”倍增效应。
各地人社部门推出多项措施: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小微企业最高可贷400万元,首次创业高校毕业生可申领一次性补贴;统筹创业孵化载体与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低成本场地,政府投资载体优先向重点群体免费开放;推广创业训练营和特色培训项目,落实培训补贴;建设覆盖城乡的创业服务网点和“家门口”创业陪跑空间,提供全周期服务。
强化技能培训,点亮就业前程
近期,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加强技能培训。人社部等部门推进“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提升青年就业竞争力。
山东省创新开展“校园微培训 技能促就业”试点,围绕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需求,在43所省属高校和技师学院遴选85个微培训项目,开发无人机驾驶、互联网营销等热门课程。目前已审核开班40个,吸引1800余名学生参与。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点单位,2023级学生王升法通过培训考取国家认可职业证书。凭借证书和综合素质,他成功入职青岛港团队。
各地通过新业态新职业专项培训、推广求职能力实训营(涵盖简历优化、企业参观及跟岗锻炼等模块),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辽宁省以“技能照亮前程 匠才助推振兴”培训行动为抓手,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6个月的专业转换培训;江苏省开发新职业培训项目,推进产教评融合,采用“校企共建、周期式培养、师徒制管理”模式定制化培养人才;陕西省开展“职业培训进校园”活动,鼓励培训机构入校开展求职培训,助力毕业生提升技能。
未来,我国将持续深化“不断线”“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尽早高质量就业。
本期统筹:玥涵
版式设计: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