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江南:千年文脉如何重塑国家书房?七夕夜惊现文化爆棚!
记者玥涵带你直击现场:你知道吗?七夕佳节,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浪漫氛围中时,上海博物馆东馆却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江南文化讲堂第三季第八期于8月29日隆重举行,主题“宋韵江南:千年文脉与国家书房”引爆关注。特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杭州国家版本馆主创建筑师王澍,以及杭州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吴雪勇,分别以《另一种建筑》和《版“话”江南》为题,带来震撼演讲。尽管是传统节日,现场依旧人潮涌动,共同探讨千年文脉的传承。
专家互动环节高潮迭起
作为杭州国家版本馆文润阁的主创建筑师,王澍分享了自己从宋画中汲取灵感的独特设计过程。他回忆博士期间常到上博研读宋画,“宋画不只是风景,而是哲学的插图”,这种长期浸润成为文润阁设计的思想源泉。
王澍提出“现代宋韵”理念:不复制古代,也不简单仿古,而是“取其神韵,而非形似”。他深入解析文润阁的营造智慧——选址借势、布局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并强调“自然材料与真实建造”是中国建筑的核心精神。从龙泉青瓷立面到夯土墙体,再到现代木构创新,每一处都彰显“为千年而作”的追求。
“建筑不是装饰,而是结构的真实表达。”王澍强调,杭州国家版本馆不仅是建筑,更是在探索新时代的“营造法式”,承载着当代中国的未来信念。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杭州国家版本馆主创建筑师王澍
接着,吴雪勇馆长以《版“话”江南》为题,从版本视角讲述江南故事。他首先追溯文献中的“江南”概念,界定其地域与文化内涵。他梳理江南版本的五个时代:史前时代的刻符、纹样、器型;铭刻时代的金石文字;写本时代的简、牍、帛、纸;版刻时代的雕版印刷;以及近现代的机器复制与数字存储。系统揭示了江南版本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地位。
他特别提到宋刻本和江南版画的精妙之美,以及《永乐大典》《湖山胜概》《姑苏版画》等典籍的历史价值。“一切承载中华文明印记的载体都是版本,”吴雪勇强调,“版本馆的使命不仅是收藏保护,更是研究、普及与传播,让它成为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种子库’。”
杭州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吴雪勇
互动对话环节精彩纷呈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现场观众热情合影
讲座结束后,观众依然流连忘返,争相与专家交流。
专家与观众互动签名,气氛热烈
本期江南文化讲堂成为思想与美学的双重盛宴,为七夕夜烙下深刻印记。王澍的“另一种建筑”从宋画汲取灵感,吴雪勇的“国家书房”以版本见证文明,共同愿景是:延续文脉,守护文明,让宋韵江南精神穿越时空,照亮未来。
“江南文化讲堂”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博物馆联合推出,是一个公益性文化品牌。它聚焦江南文化,汇聚海内外专家,以历史为脉络,探讨江南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学艺术等,展示江南文化的魅力,挖掘其精神特质,传播创新理念,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促进公众参与“上海文化”建设。
编辑: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