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在期货行业整体呈现复苏态势的背景下,四家A股上市期货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却出现明显分化。
据界面新闻独家统计,南华期货、永安期货(600927.SZ)、瑞达期货(002961.SZ)及弘业期货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0.27亿元,累计创造净利润6.25亿元。
上述四家头部期货公司业绩分化态势显著:瑞达期货成为唯一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的企业,其余三家均出现营收同比下滑;净利润方面,南华期货微幅增长,永安期货利润下滑明显,弘业期货则陷入经营亏损。
具体业绩数据显示,永安期货上半年营收55.56亿元,同比降幅达54.12%;净利润1.7亿元,同比减少44.69%,尽管业绩承压,仍保持四家公司中营收规模第一的位置。
同期,南华期货实现营收11.01亿元,同比下滑58.27%;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46%。
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公司整体实现净利润50.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累计营业收入186.76亿元,同比增长3.89%,行业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
针对营收下滑现象,南华期货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解释,根据中期协《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部分交易业务需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公司已对风险管理业务及其他业务的收入成本计量口径进行调整,但该会计政策变更未对净利润产生实质影响。
弘业期货在半年报中同样指出,上半年营收下降主因是执行净额法确认收入,此项调整不影响公司实际盈亏水平。
永安期货方面则披露,一季度受子公司2023年存续场外衍生品业务在市场剧烈波动影响产生部分亏损。公司在半年报中强调,相关风险已得到妥善处置,权益类业务板块已呈现触底回升态势。
经纪业务作为期货公司核心业务板块,上半年迎来市场机遇期。中期协数据显示,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0.76亿手,成交额339.7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2%和20.68%,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
与行业整体向好趋势形成反差的是,四家上市期货公司经纪业务表现不佳:弘业期货经纪业务规模同比下滑0.3%;南华期货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35亿元,同比减少13.97%。
南华期货向界面新闻表示,受市场利率下行周期及行业竞争加剧双重影响,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及利息收入均面临压力。弘业期货也坦言,传统经纪业务领域因行业主体增多,手续费价格竞争白热化,导致发展空间持续收窄。
面对经纪业务困境,各家期货公司积极推进业务转型:永安期货成立经纪业务改革专项工作组,组建四大产业事业部,重点布局线上客户引流;弘业期货则通过优化业务架构、整合分支机构、深化核心渠道合作等方式提升获客能力。
一位资深期货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行业普遍存在的手续费返还竞争模式,已导致中小期货公司陷入"降费抢客-利润压缩-创新投入不足"的恶性循环。头部机构凭借规模效应尚能维持竞争优势,这也是市场交投活跃背景下经纪业务整体下滑的重要原因。
行业监管层面已关注到此现象,8月中期协发布《期货公司经纪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期货公司回归服务本源,强化专业能力建设,遏制"内卷式"恶性竞争,该政策有望改善当前经纪业务生态。
界面新闻注意到,曾于去年贡献显著增长的风险管理业务今年未能延续强势表现,部分公司该项业务出现下滑。在此背景下,各家机构加速探索新的业绩增长点。
瑞达期货作为四家公司中唯一实现双增长的企业,其资产管理业务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资管业务营收1.21亿元,同比激增223.83%,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瑞达期货在半年报中披露,资管业务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收益率的显著提升。西部证券最新研报显示,瑞达期货旗下"瑞达期货-瑞智无忧99号单一资管计划"在私募排排网收录的104只CTA策略产品中业绩排名首位。
南华期货与永安期货则重点布局海外市场:南华期货半年报显示,旗下南华基金境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突破50%,成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上半年境外客户权益达177.68亿港元,同比增长32.3%,较年初增长28.8%。此外,南华美国子公司已获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清算所会员资格,南华英国孙公司近期获批欧洲洲际交易所清算会员资质。永安期货通过子公司新永安金控开展境外业务,上半年贡献净利润0.73亿元,占公司总利润比重达43%。
中期协最新披露数据显示,7月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2亿元,净利润13.43亿元,环比持续改善。2025年1-7月,期货行业累计营收229.58亿元,净利润64.17亿元,均优于去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