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城市风华录》上海特辑开播 撒贝宁郑恺骑行探秘梧桐区城市魅力

mysmile 4 0

9月13日晚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档播出的大型季播纪实节目《城市风华录》上海篇,将镜头深度聚焦上海城市的文化根脉与历史底蕴,以豫园为叙事起点、张园为文化延展,立体解构了上海海派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

本期特别节目由总台知名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携手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影视演员郑恺组成"城市风华探访团",以"潮起上海"为主线,通过骑行漫游的独特视角,从海派潮音、民生暖潮、澎湃商潮、创新智潮四大维度,生动展现上海如何在百年历史画卷上绣缀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图景。

"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核心理念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浸润在城市肌理中的民生温度。《城市风华录》上海篇通过多组空间叙事片段,鲜活呈现了"为人民而建、由人民参与"的精细化城市治理实践。

在有着"海上第一茶楼"美誉的豫园湖心亭,节目以170余年的茶楼发展史为时间轴线,串联起古代市井与近代商埠的城市记忆。这里既是本地居民日常品茗休憩的生活空间,亦是海外游客感知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上海国际化都市包容多元特质的生动缩影。

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的张园段落,则通过沉浸式视觉语言系统阐释了城市更新的"上海模式"。节目采用老场所探访、历史物件展示等多元形式,生动演绎张园对海派文化的"活态传承",让老上海的生活智慧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生。镜头清晰记录了张园"商业赋能+文化体验"的活化路径,有效避免历史建筑沦为静态展品,实现了文化记忆与当代表达的同频共振,为超大城市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徐汇滨江章节中,节目组运用广角全景与人物特写等丰富摄影语言,展现工业遗迹向市民共享艺术空间的华丽转身,让"记得住历史""留得下乡愁"的治理愿景具象化呈现。随后镜头转向上海"一江一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跨越百年的"水岸复兴"影像对比,清晰呈现黄浦江、苏州河从昔日"工业锈带"到今日"生活秀带"的转型轨迹,让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得到双重彰显。

节目将世博文化公园亲切喻为上海献给市民的"生态情书",重点呈现了亚洲最大温室花园的建设历程,彰显上海在创造健康宜居生活环境上的不懈努力。公园内"浦东第一峰"双子山的建造故事尤为引人注目,节目披露这一地标性景观源自2万余名市民的深度参与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民主决策的典范案例。如今的世博文化公园已成为市民共享生态福祉、体验文化创新的复合型公共空间。

郑恺在上海街道上骑行。

《城市风华录》上海篇将"人民城市"的宏大叙事巧妙融入具象化的生活场景,生动诠释了上海"向上生长"的发展活力与"向下扎根"的文化定力。节目以文化肌理为经、民生温度为纬、创新驱动为轴,全方位展现了这座超大城市的蓬勃生命力。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正以其独特的城市治理经验,为全球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