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量达92.6万亿元,其中包含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政府债务对应着规模庞大的优质资产。综合研判,当前我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相关决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发布会数据显示,2024至2028年期间,将直接为地方增加10万亿元化债资源,预计可减轻地方化债负担12万亿元。
蓝佛安强调,化债是重要手段,发展才是根本目的。我国始终坚持化债与发展协同推进,通过双轮驱动实现经济发展与债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一是显著增强地方发展动能。蓝佛安指出,化债工作有效打通了地方资金链条,使地方能够腾出更多资金资源、时间精力和政策空间,集中用于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
二是加速推动融资平台退出进程。蓝佛安透露,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超六成融资平台已实现退出,这标志着60%以上融资平台的隐性债务已全部清零,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持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他表示,随着化债工作推进,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风险水平显著降低,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意愿和支持能力均有大幅提升。
发布会上,蓝佛安还指出,"十五五"期间,财政部将继续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大主题,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坚持在发展中化解债务、在化债中促进发展,为经济持续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第一,着力在存量债务上做"减法"。蓝佛安明确,财政部将全面落实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推动化债额度靠前使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第二,重点在债务管理上做"加法"。他强调,将严格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债务资金使用规范、偿还可靠、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隐性债务与法定债务"双轨"合并管理,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制度体系。同时依法扩大债务信息公开范围,全面提升债务管理透明度。
第三,聚焦在使用效益上做"乘法"。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将科学规划债券发行规模与结构,合理把握发行时机和节奏,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全面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政府债券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放大效应。
此外,蓝佛安提到,财政部将进一步强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的事后处置向主动的事前防范转变。健全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兑付风险。保持对债务违规行为的"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层层压实责任,严格执行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