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行业格局生变:头部品牌利润集体下滑 渠道话语权加速转移

mysmile 2 0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烨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国内零食企业正面临转型阵痛与市场挑战的双重压力,头部品牌利润表现集体承压。

2025年上半年零食行业财报季收官,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显著波动。洽洽食品上半年实现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滑5.05%;归母净利润886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73.68%。三只松鼠同期营收54.78亿元,同比增长7.94%,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2.22%至1.38亿元。甘源食品营收9.45亿元,同比下降9.34%;归母净利润7460.50万元,同比降幅达55.20%。

界面新闻梳理财报发现,原材料价格上涨与渠道运营成本激增成为侵蚀利润的主要因素。

洽洽食品在财报中指出,营收下滑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渠道结构调整及一季度春节错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净利润大幅下降则源于葵花籽及核心坚果原料采购成本攀升,叠加公司主动推进产品结构升级与渠道优化,加大新品研发投入和重点渠道建设力度所致。

三只松鼠在投资者沟通会上表示,利润端面临双重挤压:国际局势引发坚果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礼盒类产品利润率下滑;线上平台流量成本上升,同时线下分销网络扩张带动市场费用增加,公司正加速日销品市场布局与终端渗透。

甘源食品将业绩下滑归因于棕榈油等主要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毛利率收窄,以及公司在品牌营销、新品推广和渠道拓展方面的投入增加。这是该公司自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后,首次出现半年度业绩下滑。

此次业绩集体承压与2024年上半年形成鲜明对比,去年同期多数头部零食企业均实现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界面新闻通过行业调研了解到,相较于2024年,零食企业面临的渠道生态已发生结构性变化,这成为推高运营成本、影响利润表现的关键因素。

"2024年依托零食量贩店扩张实现的渠道增量,在今年已难以为继。"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向界面新闻透露,随着零食量贩店行业竞争趋缓,渠道方对供应商的补贴力度显著收缩。"早期为吸引头部品牌入驻的引流补贴政策已逐步取消,随着量贩店规模扩大,供应链议价权正发生转移。"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零食量贩渠道的强势表现从相关企业财报中可见一斑。

万辰集团上半年凭借旗下"好想来"量贩品牌实现营收225.83亿元,同比激增106.89%;净利润8.70亿元,同比增长504.17%;归母净利润达4.7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0358.8%。

鸣鸣很忙集团亦于今年4月提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其2022-2024年收入分别达42.86亿元、102.95亿和393.44亿元,复合增长率显著;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2.35亿元和9.13亿元。2024年该品牌零售额突破555亿元,门店网络规模已超3万家,体量超越咖啡连锁巨头瑞幸。

与此同时,连锁商超与线上零售平台推出的自有品牌零食,正通过价格优势分流传统品牌客源。

当前主流即时零售平台及线下社区超市、会员制仓储店均已布局自有品牌零食,涵盖果干、坚果、肉脯等核心品类。零食消费的低品牌忠诚度特性,使得消费者在同等品质条件下,更倾向选择价格更具竞争力的商超自有产品。

超市自有品牌零食 图片来源:cfp

这种渠道变革带来的压力已传导至整个食品行业,尤其对准入门槛较低的品类形成冲击。

柚香谷CEO韩秀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时零售平台在积累用户数据后,正通过OEM模式切入食品赛道,这对传统品牌的供应链实力、研发能力和生产把控提出严峻考验,行业正面临品牌价值重塑。"

线上渠道成本高企成为另一重挑战,进一步考验企业运营韧性。

"投流效率直接决定营销成败。"一位食品电商运营专家向界面新闻分析,预算分配不当、渠道选择失误都可能导致营销费用浪费。在价格竞争白热化背景下,线上平台的透明化比价机制加剧了消费者敏感性,品牌需在流量获取与价格控制间寻求平衡,运营复杂度显著提升。

面对行业变局,零食企业正加速供应链优化与渠道创新。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股权重组应对危机。

良品铺子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7.21%,归母净亏损约9355.31万元。公司于今年7月宣布引入武汉国资战略投资,相关股权交易尚在推进中。作为转型举措的一部分,良品铺子上半年关闭259家门店,截至报告期末门店总数调整至2445家,战略收缩态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