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生物科技新星药捷安康两月暴涨10倍 市值飙升背后管线价值引关注

mysmile 2 0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上市未满半年的生物科技企业药捷安康(09950.HK)近期在港股市场表现抢眼,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9月12日收盘数据显示,药捷安康股价单日大涨77.09%,强势登顶港股当日涨幅榜首位。截至收盘,公司最新市值已达764.02亿港元,成功跻身港股创新药市值第一梯队(市值600亿港元以上企业阵营)。

盘中该股股价一度飙升逾100%,市值短暂逼近1000亿港元关口,市值规模仅次于药明生物、康方药业、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等知名生物科技企业,近两个月累计涨幅更是高达10倍,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药捷安康股价的异动与其小盘股特性密切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公司首发募资规模约2亿港元,流通股数量仅3.017亿股,其中创始人及机构股东所持股份存在较高比例锁定。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药捷安康创始人吴永谦个人持股比例高达32.98%,叠加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导致实际流通盘规模有限。在此市场结构下,一旦出现资金集中流入,股价极易因供需关系失衡而快速走高。

财务数据显示,药捷安康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公司分别录得净亏损8537.2万元、2.52亿元、3.43亿元和2.75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亏损1.23亿元,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模式。

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药捷安康现有的管线资产能否支撑起近千亿港元的市值规模。

作为一家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药捷安康目前尚无任何商业化上市产品。对于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而言,其估值水平主要取决于在研管线的临床价值及商业化潜力。

招股书显示,药捷安康的管线布局以核心候选药物Tinengotinib(研发代号TT-00420)为核心。该药物是一款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多靶点激酶(MTK)抑制剂,同时公司管线中还包括五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产品及一款临床前阶段在研药物。

药捷安康在研管线布局图
界面新闻记者从招股书中获取

Tinengotinib作为药捷安康最具价值的核心资产,主要针对FGFR驱动型癌症,包括携带FGFR基因变异的胆管癌及泛FGFR实体瘤等适应症。

此外,由于该药物同时作用于JAK和Aurora信号通路,其独特的靶点组合使其在前列腺癌、肝细胞癌(HCC)、乳腺癌及胆道系统肿瘤(BTC)等多种癌症治疗领域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

在所有在研适应症中,FGFR变异胆管癌是Tinengotinib目前临床开发进度最快的领域。

据招股书披露,该适应症在中国已进入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阶段;与此同时,公司正在美国、韩国、英国、欧盟八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同步开展Tinengotinib单药治疗的多区域II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全球化研发战略清晰。

但仅依靠FGFR变异胆管癌这一单一适应症,或难以支撑药捷安康当前近千亿港元的市值规模。

峰值销售额×销售倍数是行业内对早期创新药企业进行估值时常用的经验法则。创新药产品的销售曲线通常呈现山峰型特征,尽管年度销售额会随时间变化,但峰值销售额是衡量产品价值的关键锚点,整个生命周期的总销售额可视为峰值销售额的特定倍数。

界面新闻记者基于公开数据对Tinengotinib在胆管癌适应症上的市场潜力进行了初步测算。对于癌症治疗药物而言,其销售额主要由每年新进入治疗体系的患者数量驱动。

招股书数据显示,全球胆管癌发病人数从2019年的24.34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29.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3.6%。预计到2027年和2030年,全球发病人数将分别达到32.14万人和35.49万人,对应2024-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5%,2027-2030年为3.4%,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在中国市场,胆管癌发病人数由2019年的9.44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10.66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5%。预计到2027年和2030年,中国胆管癌病例数将分别达到11.42万人和12.16万人,2024-2027年及2027-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和2.2%。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约25.2%的胆管癌(CCA)患者存在FGFR相关基因变异,包括基因融合与重排、点突变及基因扩增等类型。在临床治疗中,约62%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CCA患者会接受二线治疗,其中约32%的患者会进入三线治疗阶段。

针对中国市场,假设该药物于2027年获批上市,并在2033年达到销售峰值,在不考虑对外授权分成、医保谈判降价等因素影响,且以年治疗费用30万元人民币为基准测算,Tinengotinib胆管癌适应症在中国市场的中性估值约为1.72亿元人民币。

Tinengotinib中国市场胆管癌适应症估值测算
界面新闻记者李科文制图

对于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界面新闻采用类似假设方法进行测算,Tinengotinib胆管癌适应症的中性估值约为55.65亿元人民币。

Tinengotinib海外市场胆管癌适应症估值测算
界面新闻记者李科文制图

综合测算,单就胆管癌三线治疗这一适应症而言,Tinengotinib在全球范围内的风险调整后估值约为57.4亿元人民币。若进一步以15%的折现率折算至现值,其当前价值约为28.53亿元人民币。

按界面新闻前述模型测算,药捷安康研发进度最快的Tinengotinib胆管癌适应症在全球范围内的风险调整后现值仅约31亿港元,相较于公司当前764亿港元的总市值,占比不足4%。

这意味着,公司超过730亿港元的估值部分,几乎完全建立在对其早期临床管线及其他潜在适应症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市场预期之上。

尽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腺癌等其他适应症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潜力,但其临床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同样较高。从I/II期临床试验推进至最终产品上市的失败率显著偏高,如此大规模的估值溢价押注于这些高风险早期项目,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极度乐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