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12日(周五)发布的2025年1-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表明,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货币供应方面,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与上月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显示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企业经营活跃度有所提升。
信贷投放结构呈现优化特征。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3.4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反映居民消费信贷理性,住房等中长期消费需求稳步释放;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778亿元,体现企业生产经营及中长期投资的融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存款方面,前8个月人民币存款合计增加20.5万亿元。具体来看,住户存款增加9.77万亿元,彰显居民储蓄意愿依然较强;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6106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21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87万亿元,各类存款结构基本稳定。
央行同日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从结构分析,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企业债券余额33.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政府债券余额91.36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11.99万亿元,同比增长3.4%,政府债券成为推动社融存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方面,2025年前8个月累计达26.5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4.66万亿元。分项数据显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3万亿元,同比少增485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少221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增4.63万亿元,成为拉动社融增量的核心因素;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669亿元,同比多1093亿元,直接融资渠道持续发挥补充作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虽然2025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但综合考量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偏宽松的支持性立场。政策发力重点将聚焦于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提升信贷资源可得性,激发微观主体内生融资需求,从而有效扩大内需,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波动可能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的潜在影响。
王青进一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为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实施调控提供了充足空间。预计在2025年四季度初,中央银行有望启动新一轮降准降息操作,助力全年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同比多增,为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坚实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