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4年9月阿塔尔政府倒台、同年12月巴尼耶内阁在议会表决中失利后,法国总理贝鲁领导的政府于近日再度未能通过国民议会信任投票。这意味着总统马克龙在短短12个月内,不得不启动第四任总理的遴选程序,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正遭遇罕见的政治连续性危机。
据权威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8日举行的信任投票结果显示,贝鲁政府仅获得194张赞成票,反对票高达364票,远超通过所需门槛。根据宪法规定,未能通过信任投票的政府必须立即辞职。
74岁的贝鲁出身于法国中间派政治阵营,作为马克龙的核心政治盟友,其总理任期仅维持9个月(2024年12月13日上任)。这位政坛老将的闪电离职,创下法国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最短命总理纪录之一。
爱丽舍宫随后发布官方声明,宣布马克龙将于9月9日正式接受贝鲁政府辞呈,并计划在"未来数日内"完成新内阁组建。过渡期内,贝鲁将以看守总理身份处理日常政务。根据法国政治体制,总统掌握外交与国防决策权并兼任武装力量统帅,总理则主理内政事务,这种"半总统制"设计在此次危机中凸显权力制衡困境。
尽管政坛再度洗牌,欧洲金融市场表现出意外冷静。欧元兑美元汇率维持在1.08-1.09区间窄幅波动,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至2.7%,显示投资者对法国政治风险的定价已部分提前释放。
与前总理巴尼耶如出一辙,贝鲁政府倒台的导火索仍是争议性预算法案。今年7月公布的2026年财政计划提出总额438亿欧元的支出削减方案,目标将赤字率从2024年的5.8%降至4.6%。其中最具争议的举措是取消复活节星期一和欧洲胜利日两个公共假期,据政府测算,此举可节省42亿欧元财政支出——相当于法国全年教育预算的3.2%。
这项紧缩计划随即引发全民抗议浪潮。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抨击其"牺牲劳动者权益",极右翼国民联盟则指责政府"背叛传统价值观",超过80万民众参与了全国性示威活动。法国总工会等五大工会已联合宣布,将于9月10日发起全国总罢工,预计将导致交通、教育等关键领域瘫痪。作为典型高福利国家,法国民众对公共服务削减的敏感度显著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但赤字压力已迫在眉睫。欧盟委员会今年已对法国等7个成员国启动过度赤字程序,要求在2027年前将赤字率降至3%的欧盟警戒线以下,否则将面临最高占GDP0.5%的罚款。法国2025年赤字目标为5.4%,距离达标的3%仍有显著差距。
预算法案屡遭议会否决的背后,是碎片化的议会格局。2024年6月,马克龙为巩固中间派势力提前解散国民议会,选举结果却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左翼联盟占据210席成为第一大势力,总统所属的中间派联盟获185席,极右翼国民联盟则以120席跃升为第三力量。马克龙坚持任命中间派组阁的决策,导致左翼与极右翼在预算议题上形成罕见的"否决同盟"。
历史再度重演——正如巴尼耶政府倒台时的情景,左翼联盟与国民联盟在本次信任投票中再度联手投下反对票,形成352票的压倒性否决力量。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只要马克龙继续坚持中间派组阁路线,未来的财政法案仍将面临相同的命运。
面对执政困境,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已公开呼吁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部分激进议员甚至提出总统弹劾动议。但马克龙已明确表示将完成至2027年的总统任期,拒绝提前举行选举。这场政治僵局如何破解,正考验着法兰西共和国的制度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