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中国汽车品牌从边缘到全球舞台核心的崛起之路

mysmile 5 0

“中国车企几乎包揽了慕尼黑车展的半壁江山”,汽车领域博主沉沉闫在逛展后向界面新闻透露,展馆内随处可见中国展商与观众的身影,欧洲本地参观者对中国新能源车型展现出高度关注。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兰克福车展升级版,慕尼黑车展现已跻身全球五大顶级汽车展会行列,正加速从传统车展向未来出行展示平台转型,其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

本届展会中国参展企业数量突破百家大关,较2023年增长近四成。中国超越其他国家成为除德国外的最大参展阵营,在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汽车全产业链环节实现完整覆盖。

参展阵容涵盖阿维塔、广汽、红旗、212越野、问界、小鹏、零跑、比亚迪、奇瑞等整车品牌,以及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地平线、轻舟智航、Momenta等产业链上游企业。这些中国企业不仅展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更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带向国际舞台。

2025慕尼黑车展 受访者供图

各大中国车企及供应商均携核心产品与技术亮相。从小鹏P7、腾势Z9GT到零跑B10等量产车型,现场吸引众多欧洲观众驻足品鉴。“这两天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太惊艳了’”,沉沉闫提到,多家中国企业展出的前沿技术与概念车型引发了现场观众的阵阵赞叹。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十余年前某款中国汽车首次试水欧洲市场时,因碰撞测试成绩不理想遭遇欧洲媒体集体差评而黯然退场;如今局势已彻底逆转,中国车企正借慕尼黑车展这一全球出行平台向世界展示硬核实力。

“动力电池与智能驾驶领域的中国企业最具全球竞争力。”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玮玮向界面新闻分析,电池产业作为重资产领域,规模效应能反哺工艺优化与成本控制,形成良性循环;而中国在智驾领域的优势则源于人才储备、完整产业链及工程落地经验的三重加持。

这种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依托产品实力的增强,更得益于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布局战略,这也成为企业踊跃参展的核心动因。

212越野车总经理陆云然表示:“全球化是品牌发展的核心战略,此次登陆慕尼黑车展是我们打造国际越野品牌的关键举措。”

轻舟智航CEO于骞认为:“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我们的全球化不仅是输出经过大规模验证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更要将中国市场积累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服务全球车企的能力。”

宁德时代法国分公司总经理J.B.Zalmanski在车展现场透露:“公司正全力推进零碳技术方案,期待与全球伙伴合作,将创新技术融入各行业,共建可持续发展未来。”

陈玮玮指出,产品品质与新能源技术的全面提升使中国电动汽车实现全球领先地位,并成功塑造了创新品牌形象。据其预测,到2030年中国车企在欧洲乘用车市场的份额有望达到13%。

这种产业升级促使中欧汽车产业从传统竞争转向深度合作。例如大众与小鹏联合开发智能车型,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达成渠道共享合作,竞合模式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2025慕尼黑车展 受访者供图

中汽协副秘书长柳燕表示,中国企业集体亮相慕尼黑车展既是实力展示,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在全球产业重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出海模式已从单一产品贸易升级为全产业链协同的“生态出海”新阶段。

过去欧洲车企凭借本土化战略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如今中国车企正以同样思路布局欧洲,通过合资研发、渠道共享、生态共建等方式实现从“产品出口”到“体系扎根”的转变。

陈玮玮强调,中国企业实现“体系扎根”的关键在于本地化策略,重点推进制造本地化、工厂建设本地化及供应链本地化以满足区域认证要求。

唯有系统化的本地化布局,才能支撑中国车企完成从产品出口到生态出海的战略跨越,这种长期布局正在欧洲市场全面展开。

广汽国际总经理卫海岗认为,市场拓展、渠道建设、服务体系及产业链生态的全方位落地,将构筑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坚实基础。

这种布局已延伸至研发领域,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车展宣布,公司正筹备欧洲生产基地,并将于9月在慕尼黑设立首个欧洲研发中心。

供应链层面的长期布局也同步推进,于骞透露,轻舟智航计划第四季度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负责技术研发、安全认证、测试运营等核心业务,提升本地服务能力。

“以前中国车是廉价替代品,现在你们站在了创新前沿。”沉沉闫表示,多位外国观众在交流中表达了类似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