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消费者认知里,凡是经由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加工的菜品都属于预制菜范畴。并且网络上已有信息显示,西贝中央厨房的部分菜品实为工厂预制菜,这也让贾国龙陷入了舆论争议的漩涡。”
9月11日,针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西贝门店无预制菜”的表述,接近罗永浩的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作出独家回应。
该人士指出:“餐厅的核心职责在于提供优质的现场烹饪服务,而非依赖预制菜压缩成本。尤其西贝主打儿童餐品,而预制菜通常具有数月甚至半年以上的保质期,这对未成年人的饮食安全存在潜在风险。作为消费者,用餐体验不佳后在网络表达不满实属正常,即便罗永浩是公众人物,也享有合理吐槽的权利。”
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卷入的预制菜舆论风波持续发酵。当日早些时候,贾国龙在北京西贝门店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强调:“经复盘罗永浩用餐时的菜品及服务流程,我们确认所提供的13道菜均非预制菜,每道菜品都有严格的制作标准与工艺规范。”
事件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公开质疑西贝:“许久未光顾西贝,今日用餐后发现菜品几乎全为预制菜,价格却依旧高昂。呼吁国家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强制要求餐饮企业明确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
“罗永浩称‘西贝全是预制菜,太恶心了’,这种言论表达了对预制菜的不满,却对我们造成了实质性伤害。”贾国龙在采访中表示,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罗永浩的极端言论严重损害了西贝的商誉与品牌形象,公司将通过法律途径起诉维权。
谈及预制与预制菜的概念,贾国龙坦言此前曾发表“高级菜才预制”的观点,例如鱼翅、鲍鱼等高端食材需长时间预处理。他强调:“预制是预加工环节,但我们并非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明确界定。依据国家标准,西贝所有菜品的最终烹饪环节均在门店完成,因此不属于预制菜。”同时他说明,馒头等主食类产品虽在中央厨房制作成熟,再到门店加热,根据国家标准,这类面点主食允许工厂加工后门店复热,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贾国龙进一步解释,西贝中央厨房主要负责食材的预处理工作,配送到门店的均为原料,如羊排的标准化切割等。预制与预制菜存在本质区别,预制是提前加工处理,而预制菜是已加工成熟的成品,经冷冻储存后拆包加热即可食用。
他还透露,西贝全国门店将于次日推出“罗永浩同款菜单”。
面对争议,罗永浩在微博发声:“诚挚请教食品工业或化学工业专家,是否有专业设备和方法可检测食物烹制时间?或通过其他方式辨别是否为预制菜?无论设备价格多高,我都计划购买或租赁一台,对使用预制菜却隐瞒实情的餐馆进行排查。恳请关注此事的网友帮忙转发,感谢支持。”
针对贾国龙的起诉声明,罗永浩表示:“我已做好准备,无论官司结果如何,相信此事都将对中国预制菜领域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乃至相关立法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有网友在评论区晒出西贝食材照片,显示带有“堂食袋装”标签。罗永浩就此发问:“评论区网友贴出的照片中,‘堂食袋装’‘非直接提供消费者’是什么含义?”并@贾国龙寻求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