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检察日报正义网9月11日消息,江苏南通一起因情感纠纷引发的命案引发社会关注。男子孔某某驾车撞倒并碾压女友蒋某某致其死亡,案发后却矢口否认知情,声称既未看到受害者也未听到呼救。由于案发现场处于监控盲区且无目击证人,办案机关通过四级技术联动和多学科证据审查,最终破解这起零口供疑难案件。
9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典型案例中,详细披露了这起"孔某某故意杀人案"的侦破细节。
情感纠纷升级为致命车祸
个体经营者孔某某与蒋某某原为生意伙伴,双方各自离婚后建立同居关系。据案情披露,二人因蒋某某饮酒习惯及前任关系等问题多次发生激烈争执。
2023年2月6日晚,二人与朋友聚餐饮酒至次日凌晨,随后入住南通市某酒店。监控显示,在酒店房间内,孔某某因蒋某某席间与男性友人互动产生不满,双方爆发持续近两小时的激烈争吵。
2月7日凌晨3时许,情绪激动的二人先后离开房间前往停车场。孔某某率先上车启动车辆并开启大灯,在向前行驶过程中将站于车前的蒋某某撞倒并碾压。据技术还原,事故发生时蒋某某连续发出三声尖叫并呼喊孔某某姓名。
事故发生后,孔某某驾车继续行驶约40米后掉头返回,将伤者抱上车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蒋某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显示其因躯干部遭受巨大暴力导致心脏、肝脏破裂死亡。
2023年2月15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提请批准逮捕孔某某。
争议焦点:过失还是故意?
孔某某归案后始终否认故意加害行为,辩称驾车时未发现车前的蒋某某,既未听到尖叫声也未感受到车辆碾压异物的震动。
由于案发现场处于酒店监控盲区,缺乏直接目击证人,如何突破犯罪嫌疑人的零口供防线成为案件侦办的关键。
为查清案件真相,检察机关启动四级联动机制,邀请最高检、江苏省检察院技术专家对全案技术性证据开展系统性实质审查。
● 科学还原死亡经过
法医与痕检专家通过跨学科联合鉴定,结合多项关键证据锁定致伤机制:蒋某某小腿背侧与汽车保险杠等高宽的撞击伤痕、背部及内脏损伤的形态特征、车辆头部与底盘的擦划痕迹,以及轮胎宽度等物证,证实受害者系站立状态下被汽车头部撞击倒地,随后遭到车辆右侧前后轮连续碾压。
检察机关指导公安机关对监控视频进行逐帧分析,并由检察技术专家对2公里外的高空监控视频进行增强处理。通过与记录到尖叫声及汽车尾灯的视频同步比对,证实车辆大灯开启后,灯光右前侧出现持续数秒的条状黑影。车辆行驶至第一声尖叫发生时黑影形态变化,第二、三声尖叫期间黑影消失。综合判断该黑影即为站立状态的蒋某某,结合尸检报告与车辆痕迹,完整还原了受害者被撞倒地的全过程。
● 行为合理性审查
承办检察官委托技术部门对二人入住房间门口监控录制的争吵声进行声纹增强处理,证实案发前双方持续激烈争吵,蒋某某离开时明确告知孔某某在楼下等候——这与孔某某声称"醒后发现女友不在才下楼寻找"的辩解存在明显矛盾。
技术人员对蒋某某三声尖叫及呼喊"孔某某"的语音信号分析显示,尖叫分贝值显著高于普通呼喊声。声学专家指出,在封闭空间内如此强度的声音足以被近处人员清晰感知,孔某某声称"未听到呼救"的辩解不符合声学原理。
公安机关根据检察机关建议,使用同款车辆进行模拟驾驶实验,结果证实驾驶员在正常操作状态下完全能够观察到车前站立人员,且车辆碾压障碍物时的震动感可通过方向盘及座椅清晰传递,进一步驳斥了孔某某的辩解。
司法认定:故意杀人罪成立
2023年2月22日,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孔某某。
2024年3月21日,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庭审期间,检察机关申请法医、声像技术专家出庭作证,通过多媒体示证系统直观展示各项技术鉴定结果,对案件关键事实进行科学阐释。
法院审理认为,鉴于本案系情感纠纷引发,且孔某某家属自愿代为赔偿,2024年11月26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孔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孔某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2025年6月13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