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龙头金风科技斥资189亿布局内蒙古 发力绿氢氨醇产业链

mysmile 6 0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国内风电行业领军企业金风科技(002202.SZ)正加速拓展新能源产业链,正式进军绿氢氨醇领域。

910日晚间,金风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投资建设大型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189.2亿元,目前该项目尚需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或备案许可。

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建设总装机容量3 GW的风力发电场,所产生电力的80%以上将用于电解水制取绿氢,再通过生物质气化技术耦合绿氢,年产绿色甲醇60万吨、绿氨40万吨。

金风科技表示,此次投资旨在完善公司战略业务布局,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依托巴彦淖尔市丰富的风光资源与生物质能优势,公司将着力打造风电与绿色化工融合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

该项目的资金来源将采用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金风科技资产总额达1615.53亿元,其中流动资产716.87亿元,货币资金为95.86亿元,资产负债率73.08%。公司现有货币资金规模暂无法独立支撑该项目的巨额投资。

界面新闻就该项目的具体投资细节多次联系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是以氢气为核心纽带,将氨与甲醇作为能源载体的产业链融合模式,通常布局于新能源基地以保障稳定的绿电供应。其技术路径为:风光发电直接用于电解水制氢,绿氢可与氮气合成绿氨,或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备绿色甲醇。

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新兴方向,氢氨醇产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战略关注。内蒙古凭借其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已成为绿色氢氨醇项目的重点布局区域。

公告内容显示,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已承诺为该项目提供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省、市及地方最优扶持政策,并将协助办理电网接入、碳源保障及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关键事宜。

金风科技作为国内风电行业龙头企业,已连续14年保持国内新增风电装机量第一,全球新增装机量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金风科技在近两年财报中均明确表示,正在构建覆盖陆上大基地、海上深远海、分散式风电等多场景的产品矩阵,同时积极拓展"风电+"制氢、储能、混合塔架、能源碳管理等新兴业务领域。

受此前行业价格竞争影响,风电企业近年业绩增速普遍放缓。尽管今年在行业协同作用下风机价格出现回升,但部分龙头企业上半年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挑战。

今年上半年,金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85.37亿元,同比增长41.26%;归母净利润14.88亿元,同比增长7.26%,在行业龙头中保持了相对稳健的盈利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内多家风电、光伏领军企业纷纷布局氢氨醇项目,通过打通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应用场景,培育新的业绩增长极。

在风电行业中,远景科技集团已在内蒙古赤峰落地绿色氢氨项目,该项目被其称为"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实现离网制绿氢绿氨的商业化项目。

该项目总体规划年产能152万吨,首期工程产能32万吨,已于今年7月正式建成投产。

明阳集团在过去几年间持续推进多个风光储氢醇一体化项目,将"风光储氢燃"协同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其今年半年报显示,明阳智能正在与重点国际客户洽谈绿色燃料长期供应协议,并联合国内外战略伙伴在重点区域规划建设"风光储氢燃"及海洋能源与绿色化工融合项目。

运达股份(300772.SZ)同样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去年已投资超200亿元在吉林省建设年产约80万吨生物质秸秆气化合成绿色甲醇、20万吨水电解制氢催化合成绿色甲醇生产线,配套200万千瓦风光及储能项目。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国内已有至少13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绿色氢氨醇新项目完成签约或备案。

氢氨醇项目的热潮背后,是"双碳"目标驱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持续进步以及新能源消纳需求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202410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明确提出,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石化、钢铁等重点领域,鼓励推广低碳氢规模化替代高碳氢,探索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示范基地。同时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积极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

中国西北地区长期存在的弃风弃光问题,通过实施"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可得到有效缓解,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近年来也逐渐兴起,除风光制氢外,工业副产物制氢技术也在同步发展。

今年4月,国内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已在山东烟台建成,该类项目可利用沿海或海上风电资源制取绿氢,再转化为易于储存运输的氨和甲醇,直接供应港口船舶燃料或存储于港口储罐。

当前,绿色氢氨醇及其衍生产品的成本问题仍是制约行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据中国氢能联盟测算数据,在年产15万吨规模的绿氨项目中,按年运行8000小时、绿氢原料成本20元/千克计算,不考虑碳资产收益情况下,绿氨平准化单位成本约为每吨4200元,其中氢气成本占比高达86%,略高于传统灰氨的市场价格。

此外,氢氨醇项目建设还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风光发电波动性对电解槽制氢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绿氢储存、运输环节的技术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