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科创债狂飙10000亿!三个月暗藏什么惊人玄机?
界面新闻记者 | 玥涵
界面新闻编辑 | 玥涵
您知道吗?科创债新政刚刚落地三个月,银行业已经掀起一场发行风暴!
近日,浙江义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正式启动,发行规模达3亿元,期限5年,固定利率计息,簿记建档日定于2025年8月26日。
这标志着又一家农商行加入战局。新政以来,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纷纷抢滩,其中城商行与农商行势头最猛,已成市场“主力军”。
“自2021年试点启动,科创债发行规模持续爆发,速度不断加快。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亮相,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均获资格,资金重点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及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界面新闻透露。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强调,银行发行科创债极大激活了债券市场,更为科技创新企业注入关键资金活力。
对债券市场而言,“银行作为发行主力,丰富了产品体系,增加了优质资产供给。凭借强大资金实力和信用背书,银行提供政策性与信用双保障的资产,提升市场信用水平、流动性及信心。”高政扬分析道。
在科创层面,“银行作为金融核心,通过发行科创债引导资金流向科技领域,支持高成长企业,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循环,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他补充说。
城商行、农商行成发行主力军团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明确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要求聚焦主责主业,通过贷款、股权与债券投资等方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
政策东风下,多家银行火速响应,积极布局。
Wind数据显示,5月7日至8月26日,科创债累计发行808只,总规模超10047亿元,净融资额9938亿元。银行科创债发行42只,规模达2486亿元。
高政扬指出,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持续增长,主体范围扩大,从政策行、国有大行延伸至股份行及地方中小银行。
政策行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发行3只,金额分别为40亿、60亿和100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1只,规模20亿元。
商业银行阵营涵盖六大国有行及华夏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等股份行。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与农商行发行数量占比过半,成绝对“主力”,包括宁波银行、桂林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以及浙江义乌农商行、广东南海农商行、青岛农商行等。
高政扬分析,中小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优化负债结构、获取低成本资金,提升资金效率和资产配置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利润增长点,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中小银行深化地方经济联系,加强本地科技企业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发行科创债既是增强竞争力的途径,也是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举措。”他补充道。
发行利率区间稳定在1.17%-1.95%
Wind数据显示,银行科创债期限多以3年和5年为主。最长期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7年期债,到期日2032年8月5日;最短为国家开发银行半年期债,到期日2025年11月10日。
发行金额方面,规模多在10亿至200亿元区间。最大额为建设银行250亿元3年期债;最小额为浙江义乌农商行和浙江绍兴瑞丰农商行各发行3亿元。
利率方面,银行科创债利率集中在1.17%至1.95%,而同期整体科创债利率范围0.01%至4.68%。
“商业银行科创债票面利率较低,主因多数发行人信用等级达AAA,市场认可度高。”中证鹏元金融机构评级部副总经理刘志强表示。
高政扬指出:“当前银行科创债市场吸引力强,常获高认购倍数。依托优质信用和政策支持,其安全性优势易吸引风险偏好较低的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
资金投向上,多家银行明确严格按《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规定,专项用于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创企业债券等,全力支持科技创新。
刘志强称,银行发行科创债既是响应国家政策,也是自身转型升级、挖掘新增长点、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战略选择。
“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提前绑定优质科创企业,提供从贷款、结算到股权投资、IPO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度参与企业成长。”刘志强指出。
“同时,募集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优化负债结构,缓解‘短存长贷’期限错配压力。”他补充道。
未来发行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银行科创债市场空间广阔,扩容潜力巨大。
高政扬分析,政策层面,监管部门将持续优化发行管理,简化信息披露,创新信用评级,完善风险机制,并将科创债纳入科技金融服务评估。政策支持加大和市场机制完善,将推动发行主体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市场层面,科技创新投入催生企业融资需求,机构投资者对高信用资产配置需求强劲,银行凭借信用背书优势,未来市场容量广阔,成重要融资渠道。”他补充说。
刘志强也认为,随着科创债市场扩容和创新产品如转股型科创债涌现,更多银行将加入发行行列。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债券市场“科技板”将更活跃。
作为新增发行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发行力度,未来几年预计保持高速增长。关键在银行能否转变观念,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产品、服务、科技赋能和合作模式创新,实现金融与科技资源对接。”董希淼强调。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除作为发行主体外,还以做市商身份积极参与市场建设。
8月8日,外汇交易中心表示持续推进“科技板”建设,完善交易基础设施,设立专版,组织做市商承销做市联动,发布多批科技创新债券篮子,提升银行间市场流动性。
近日,两只科技创新债券标准篮子上线,多家做市商已集中报价。金融科创债标准篮子做市商包括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诚通证券、南京银行、东方证券、华泰证券、浙商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渤海银行、国泰海通证券、国信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等。
企业科创债标准篮子做市商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中金公司、广东华兴银行、中信银行、国泰海通证券、浙商银行、银河证券、招商证券等。
北京暴雨橙色预警发布:强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 多区域面临山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