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成立70周年发展纪实:文旅商贸农牧多维发力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mysmile 4 0

石榴云 / 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金秋九月的天山南北,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伊宁六星街的民俗风情吸引游客驻足打卡,赛里木湖的湛蓝湖面倒映着八方来客的笑脸,霍尔果斯口岸的中欧班列正满载货物驶向中亚欧洲,棉田万亩雪白、枸杞串串殷红预示着丰收的喜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各族群众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在这片广袤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华章。

今日的繁荣景象,是70载奋斗历程的生动注脚。从戈壁荒滩到绿洲田园,从边境口岸到开放前沿,新疆正以蓬勃的发展活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展现新担当。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新疆成热门旅游目的地

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活力,在六星街的手风琴旋律里流淌,在赛里木湖的波光粼粼中闪耀。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新疆正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六星街的巴扬琴声依旧悠扬吗?列巴面包的香气还那么诱人吗?"走进伊宁市六星街,这首传唱全国的《苹果香》唱出了游客心中的向往。街道两旁,来自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柳芭俄罗斯列巴房前排队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精彩的俄罗斯民族舞蹈表演更是吸引了无数手机镜头。

9月8日,六星街里一段俄罗斯舞蹈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拍视频。石榴云 / 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摄

来自深圳的准大学生胡博涵,今年高考后专程将新疆作为毕业旅行目的地。"早就通过影视作品和书籍了解新疆的美,这次亲身感受到和田二街的美食文化、赛里木湖的纯净风光,真的名不虚传。"胡博涵说,他已将旅行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收获了众多网友的羡慕点赞。

9月10日清晨,赛里木湖虽遇降雨降温,湖面气温降至10℃左右,但景区内依然停满了挂着各地牌照的自驾车辆。来自河北的赵明健与女友骑着摩托车环湖游览,随行的宠物犬成为旅途的特殊"游客"。"这样的湖光山色在全国都难得一见,再冷的天气也挡不住我们看美景的热情。"赵明健说。

数据显示,新疆文旅市场持续升温,2024年接待游客量达3.02亿人次,位列全国旅游热度排行榜第二位;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11.15%,文旅产业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口岸经济迸发开放活力 中欧班列构建贸易新通道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枢纽,新疆口岸经济正焕发强劲活力。"汽车摆渡人"跨境穿梭的身影,智能化通关系统的高效运转,见证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

接单、申报、验车、通关……这是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汽车摆渡人"温江每天的工作流程。这位45岁的物流从业者,自2023年成为首批跨境摆渡司机以来,凭借一本驾驶证和护照,常年往返于中哈两国边境。

"现在出口车型比以前丰富多了,除了新能源汽车,工程车辆、采棉机、挖掘机这些重型机械也成了出口主力。"温江介绍,随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的设立,自驾出口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式让跨境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公司线上申报后,凭二维码就能'秒级通关',比以前线下办理快好几倍。"如今,他每月收入稳定在7000-8000元,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霍尔果斯口岸管理局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7100余人加入"汽车摆渡人"行列,从业人员累计创收超2.4亿元,口岸经济带动就业的效应持续显现。

9月9日,在霍尔果斯铁路换装场,一部龙门吊正在换装作业。石榴云 / 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摄

为提升通关效能,各部门协同发力: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创新"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将出口环节从12项精简至4项;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启用自动填卡机缩短旅客通关时间;乌鲁木齐海关与铁路部门合作推出"智慧铁路口岸"系统,通过单证智能申报、关铁信息共享等技术,使班列通关时间从2-3天压缩至平均2小时。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欧班列发展实现跨越式增长。自2016年首列开行以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班列通行量从年不足400列增至2024年的8730列,通达范围从2国3城扩展至18国46个城市和地区,构建起连接欧亚的国际贸易新通道。

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农牧产业奏响丰收乐章

在天山北麓的田野乡间,现代农业技术正让传统农牧业焕发新生机。棉花亩产的节节攀升,枸杞产品的多元开发,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从亩产200公斤到稳定450公斤以上,再到预计突破500公斤,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党支部书记董希林见证了棉花产业的提质飞跃。"这都得益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技'的科学组合。"他说。

回忆往昔,董希林感慨万千:"以前村民们靠天吃饭,种些小麦玉米,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如今,通过发展棉花产业,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棉花总产值预计超2000万元,农户亩均纯收入从五年前300元增至600元以上,130户种植户年均增收普遍达3万元。"看着即将采收的棉田,董希林难掩喜悦。

丰收的背后是科技的支撑:在援疆力量支持下,村里引进了高产抗逆的"鄂博1号"棉花新品种;北斗导航播种机、智能采棉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装备,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应用,让棉花生产更加精准高效。

在精河县,特色农牧业多点开花:枸杞产业从单一原料销售向深加工延伸,开发出原浆、啤酒、酵素等40余种产品,培育"果生康""精杞神"等27个知名品牌;新疆天莱农牧集团打造有机饲草料种植、肉牛养殖、肉品加工全产业链,成为现代化农牧业发展的典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与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梁玉春表示:"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正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责任编辑:薛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