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决定》,新修订法律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此次修法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以精准立法手段完善监管体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的根本大法,我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颁布以来历经2015年全面修订及2018年、2021年两次修正。高频次的法律完善进程,充分体现国家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动态响应机制,始终与食品产业发展态势和公众健康需求保持同步演进。
本次修法延续问题导向原则,重点破解液态食品运输安全与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两大民生关切。通过"小切口"立法技术,精准补齐监管短板,构建更为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漏洞曾于2024年经媒体曝光引发社会震动,暴露出运输准入门槛缺失、违法成本偏低等突出问题。新版法律针对性强化全链条责任机制,明确发货方、收货方及承运企业的主体义务,严禁伪造篡改运输记录与容器清洗凭证,通过制度设计大幅提升违法代价。
在婴幼儿配方食品监管领域,本次修法实现历史性突破。鉴于婴幼儿配方液态乳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其较传统乳粉具有更高的品质控制风险,法律新增条款将"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纳入第81条、82条、124条监管框架,实施与配方乳粉同等严格的注册管理与生产标准。这一修订填补了2015年修法时因产品形态新颖形成的监管空白,为行业发展提供清晰合规指引。
看似聚焦特定领域的"小切口"修法,实则关系万千家庭福祉。以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为例,仅此项制度完善即直接关联全国数百万婴幼儿的饮食安全。法律修订通过补短板、堵漏洞的精准施策,实现食品安全治理效能的整体跃升。
此次修法实践展现出我国立法机关科学立法的智慧,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又为其他领域法律修订提供可复制的"小快灵"立法范式,彰显现代治理体系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业界专家指出,新修订条款落地需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建立运输环节追溯系统,完善婴幼儿配方液态乳注册技术规范。唯有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方能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守护"舌尖安全"的实际效能,确保人民群众饮食消费的获得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