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人寿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在推进股权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人寿")正式启动高级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工作。
9月9日,渤海人寿对外发布高管招聘公告,计划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两名副总经理。其中一位将全面统筹保险业务渠道管理,另一位则专注于战略规划与资本运营板块的分管工作。
据行业消息显示,由天津市属国资主导的渤海人寿股权重组方案已进入收尾阶段,寇江华已履新公司党委书记,预计将接任董事长职务。
澎湃新闻记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询发现,渤海人寿最新备案的第二届董监事会成员名单中,柯德君、张晋鹏、赵然等原董事已退出,监事吴薛琴亦不再担任职务。公开资料显示,柯德君为持股股东宁波君安物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薛琴则来自另一股东方江苏凌云置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官方网站披露的现任高管团队信息显示,目前管理层包含副总经理燕伟、财务总监陈皓、总经理助理兼临时合规负责人宋兴明、董事会秘书陈龙、总精算师于川泳、临时审计责任人刘忠良等六位成员。
作为当前唯一的副总经理,燕伟拥有丰富的政府及国企管理经验,曾长期任职于天津市税务系统,后担任天津天保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于2020年12月经监管批准出任现职。
针对股权重组进展,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回应称:"目前股权优化的相关审批程序仍在进行中,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及时披露重大事项。现阶段公司日常经营仍由董事长吕英博履行临时负责人职责。"
出生于1961年的吕英博,于2020年6月正式出任渤海人寿董事长。其职业生涯深耕天津本地国资系统,历任天津港保税区财政局局长、管委会副主任,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重要职务。
从本次招聘的岗位设置来看,两名副总经理将分别承担业务发展与战略管理的核心职能。其中保险业务渠道分管副总需统管全渠道业务,打破传统寿险公司渠道分割管理模式。
公告显示,该岗位将全面负责银保、个险、团险及中介四大渠道的运营管理,这一整合式管理架构对候选人的综合统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具体而言,渤海人寿披露的该岗位的职责包括:
1.负责银保渠道与各大银行的深度合作,拓展合作银行数量,优化合作产品,提升银保业务市场份额;
2. 领导个险渠道的团队建设与业务管理,制定代理人招募、培训、考核等制度,提高个险团队的销售能力和业绩水平;
3. 主管团险渠道的业务开拓,挖掘企业客户需求,开发团险产品,维护客户关系,扩大团险业务规模;
4. 建立健全中介合作机制,规范中介渠道合作管理;
5. 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另一名分管战略企划、资本运营工作的副总经理则主要是抓战略、抓经营、抓资本,整体岗位角色较为核心。其岗位职责包括:
1. 负责公司战略企划体系建设工作;
2. 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负责公司经营目标分解与执行督导;开展行业分析和对标,为董事会和经营层决策提供支持;
3. 分管公司KPI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推动团队提升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
4. 负责分支机构的筹建、开业、升级等机构建设工作;
5. 组织起草公司内外部重要经营报告材料,完善公司重要会议管理体系;
6. 负责资本运营工作,制定资本管理方案,对接资本市场,负责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汇报;
7. 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方面,保险业务分管副总要求具备15年以上保险从业经历,其中需有2年以上寿险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任职经历,或8年以上省级分公司负责人/总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管理经验;战略资本方向副总则要求10年以上金融企业工作经历,且需满足3年以上国有企业高管任职经历,具有保险公司高管履职经验者将优先考虑。
成立于2014年12月的渤海人寿,是天津自贸区首家总部型人身险法人机构。股权结构显示,公司原单一第一大股东为海航集团旗下渤海租赁,持股比例20%;广州利迪经贸、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等多家海航关联企业亦分别持有超过8%的股份。
受原股东海航集团风险事件影响,渤海人寿自2018年起陷入持续亏损,当年亏损额达7.68亿元,且亏损规模逐年扩大。偿付能力方面,公司自2020年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降至C类,除短暂回升外,2021年一季度起长期维持C类评级,成为偿付能力不达标机构,公司当时坦言主要风险点集中在资金运用领域。
据2023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渤海人寿于当年9月收到监管部门《风险提示函》,就公司治理、经营活动、偿付能力等三方面问题提出监管意见,要求限期整改并定期报告整改进展。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已连续十八个月未对外披露偿付能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