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股价狂飙!半年报暗藏惊人增长,未来目标价曝光?
注意了!中国平安近日股价大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8月29日,中国平安A股暴涨超3.8%,报61.1元,创月内新高;H股也涨超3%,报57.9港元。
背后推动力是什么?26日,中国平安发布2025半年报,交出亮眼答卷: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680.47亿元。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39.8%。现金分红稳定增长,中期股息每股0.95元,同比增长2.2%。
业绩公布后,美银火速发布研报,预期中国平安全年税后营运利润增长4%,推动股息稳定增长;将2025至27年盈利预测上调4%。同时,H股目标价由62.4港元上调至64.9港元,A股目标价由60.3元上调至62.7元,重申“买入”评级。
半年报数据显示,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猛增近40%,医疗养老生态圈客户覆盖率超六成,综合金融协同效应凸显。面对市场低估,管理层在业绩会上直言,“是金子总会发光”,并相信平安的“光”还能更亮。
在综合金融增强黏性、医疗养老满足需求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平安不仅稳基本盘,更在市场重估中打开新空间。
双轮驱动收获期已至
中国平安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在保险变革中逆势上扬。
营收小幅增长至5464.7亿元,营运利润稳步上扬至777.3亿元,分红提升至每股0.95元。净利润虽降但稳健,显业务结构优化抗压。
最亮眼的是寿险改革:新业务价值大增四成,价值率跃升9个百分点。代理人队伍稳升,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近170%,社区和线上触点多点开花,表明平安以综合金融协同跑通增长逻辑。
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指出,寿险增长源于三重动力:行业趋势(低利率下寿险黄金期)、改革创新(多渠道释放红利)、AI驱动。增值服务形成差异化优势,满足多元需求。
医疗养老战略加速:六成客户享有服务,客均合同数和资产规模远超普通客户。平安好医生营收增近两成、净利翻倍,北大医疗和养老社区落地。
“产品+服务”闭环成形,医疗养老带来新收入和黏性护城河。平安2.47亿客户中,三成新客来自医疗养老转化,“服务带动销售”模式验证。
从数据看,寿险反弹、医疗养老拓展和客户价值提升,正让平安转型成果显现。
战略纵深带动价值重估
但数据背后逻辑更深。
支撑平安穿越周期的,是2019年来战略转型。寿险改革收获期,“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长期增长。
双轮非平行而相互强化:综合金融提供产品矩阵和渠道,医疗养老满足需求增强黏性,形成完整闭环。客户在平安体系内买保险、存款、理财、就医、养老,高频多触点全方位服务。
这使平安突破传统保险公司边界,转型综合金融与健康生活服务集团。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强调:“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们相信平安的光还能更亮。”回应市场,映射战略长期信心。
市场正验证:今年以来保险板块领涨,平安H股连涨四日创四年新高,A股走强。
市场人士看来,保险作为“周期旗手”获资金青睐,平安凭Alpha属性享估值修复红利。
券商集体看好:瑞银称多渠道策略、银保发展和社区金融潜力大,分红产品提升资本效率,目标价上调至70港元,维持“买入”。
花旗指寿险新业务价值、承保利润和净利润环比改善,显改革“收获期”,医疗养老快速放量,目标价上调至68港元,维持“买入”,医疗养老为未来10年“第二增长曲线”。
方正证券认为,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多元渠道迅猛,产品价值率提升;投资端布局高股息、股票投资规模增推利润,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科技赋能打开空间,看好投资价值。
整体共识:平安战略逻辑被基本面验证,悲观预期修复。寿险增长提供弹性,综合金融提升客户价值,医疗养老筑差异化护城河。
资本市场回暖、居民资产配置转向背景下,平安不仅是保险龙头,更是金融与养老产业融合的“价值洼地”。
对长期投资者,更重要是未来成长前景和战略定力。在国家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强化保险保障功能大方向下,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契合中国经济转型和民生需求主轴,具时代意义。
中国平安作为金融巨头,正用战略与执行力,证明自己能穿越周期,在新一轮价值重估中实现“王者归来”。
编辑: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