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园计划惊人突破!1013座公园打造无界大公园,未来再增500座

mysmile 4 0

上海千园计划惊人突破!1013座公园打造无界大公园,未来再增500座

你想象过生活在公园里的城市吗?上海正让这个梦想成真!近日,全市公园总数惊人地达到1013座,包括522座城市公园、371座口袋公园、119座休闲森林公园和1座主题公园。这意味着首轮“千园之城”建设目标提前完成,一个全新的城乡公园体系已经初步建成。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供图

就在8月28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向澎湃新闻记者玥涵透露了这一喜讯。过去五年,上海新建公园绿地超过25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现已达到9.5平方米,比“十四五”初期增加了整整1平方米!

自“十四五”以来,上海以“公园+”、“+公园”、“无界融合”和“全域公园”为核心理念,全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绿处处长管群飞强调:“我们的愿景是将整个上海变成一个巨大公园,在城市中融入公园,而非仅仅建造孤立公园。”

人均公园绿地增加1平方米,意味着什么?在“千园”的规模之外,品质如何提升?是否真正贴近了市民的生活?

家长带着小朋友在世纪公园草地上玩耍。澎湃新闻记者 玥涵 资料图

公园怎么分类,各有什么作用?

根据最新上海城乡公园名录,这1013座公园被精细分类为城市公园、口袋公园、休闲森林公园和主题公园,各具特色。

城市公园,作为生态改善、环境美化、休闲娱乐的多功能空间,全市已建成522座。想象一下,世博文化公园、中山公园等知名景点,如今许多已拆除围墙,与城市街区无缝融合,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口袋公园,虽小却精。这些面积在400到10000平方米的小型绿色空间,依托道路、街区或社区而建,提供景观和休闲功能。上海巧妙利用城市“边角料”,打造了371座口袋公园,成为市民家门口的便捷休闲点。

休闲森林公园则位于郊外,依托林地、湿地等自然生态,融合生态保育、休闲和农事体验。全市119座此类公园,分布在崇明等9个区,从数十亩到上千亩不等。曾经“看得见走不进”的密林,如今变身“可穿行的绿洲”,配有步道、骑行道和各类设施。

而上海唯一的主题公园——花开海上生态园,位于金山区,占地1234亩。它以赏花为主题,融合科普和观赏,由花海、梅园等四大园区组成,四季皆宜游览。

“我们将上海视为一个整体大公园进行规划,”管群飞解释,“每类公园都有其独特角色:休闲森林公园适合郊野探险,口袋公园则满足日常休闲需求。”

大生态圈如何布局?

俯瞰上海地图,公园星罗棋布,外环线更被一条绿色条带环绕——这就是环城生态公园带,近年来持续升级。

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是上海第1000座公园。澎湃新闻记者 玥涵 图

上海的第1000座公园——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期),依附外环绿带而建。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主任任洁透露,改造秉持“生态优先”原则,最小化干预,“不是新建,而是焕发生机”。通过生态评估和保育分区,营造了多样生境,甚至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昆虫拉步甲。

目前,40座环城生态公园已开放,还有10座如普陀新杨公园等将于年底建成。同时,外环绿道已基本贯通,建成24座驿站,打通35处断点。

管群飞表示:“外环绿带尚有约80个道路断点,我们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全部打通,实现慢行系统全程贯通。”

绿色脉络持续扩展。截至2025年7月,“环内”新增楔形绿地330公顷,多个项目推进中;“环外”生态间隔带纳入规划;“五个新城”每年建设50公里绿道和5000亩森林生态公园带。

根据规划,到2035年,以外环绿带为骨架,连接楔形绿地、生态间隔带和新城森林带,一个大生态圈将基本建成。

同时,绿道建设也不断推进,总长近2000公里,立体绿化超500公顷,公园绿地服务更均衡。

公园品质和服务如何提升?

面对紧凑城市空间,上海如何挖掘潜力?管群飞指出两点:一是将城市“边角料”变为金角银边,建设口袋公园;二是开放单位附属绿地,目前已开放162处,面积100多公顷。

“无界融合和全域公园是我们的核心特色,”管群飞说,“许多公园已拆除围墙,实现与街区融合。而且,858座公园24小时开放,占比85%。”

“我们注重品质和服务,而非单纯规模,”管群飞强调。“公园+”特色日益突出,融合体育、文化、艺术等元素,满足全龄段需求。市民关注的问题如帐篷、宠物入园已规范,下一步将处理儿童滑板车等事宜。

但1013座只是开始!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透露,“十五五”期间将新增500座以上公园,人均绿地再增1平方米,立体绿化50万平方米,绿道500公里以上。

管群飞表示,第二轮工程以提升为主:继续改造“边角料”为口袋公园——“虽小但服务强”;挖掘单位绿地,增加社区花园、屋顶绿化和郊区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