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逆转!IPO市场两周年巨变,严监管下暗藏哪些机遇?
界面新闻记者 | 玥涵
关注!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简称“827政策”)至今已满两周年,IPO市场惊现哪些新生态?
“IPO受理回暖,但严监管基调未变。”资深保代王伟(化名)向界面新闻透露,“政策两年来,倒逼企业优中选优,质量全面提升。”
界面新闻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三大交易所IPO受理量激增,达2024年全年的2.3倍;上市企业66家,募资652.68亿元。
回顾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促进投融资平衡。“827政策”后至年末,沪深交易所申报锐减,北交所却因“深改19条”活跃起来。

国金证券副总裁廖卫平指出,“827”政策近两年,IPO排队企业大减,“堰塞湖”缓解,为今年受理腾出空间;券商积累优质项目,监管存货不足,上半年市场结构性回暖。
“这是一次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投行人士表示,过去上市多退市少,只能限IPO、促并购;现在上市公司数量稳定,利好存量和投资者,聚焦优质科技股,一二级市场协同增强。
Wind数据统计显示,政策后A股IPO募资额下降:2022年5869.93亿元,2023年3565.39亿元,2024年缩至673.52亿元。(数据来源:上交所网站)
受访者认为,“827”政策补短板、解深层次矛盾,提振二级市场信心,推动生态繁荣。
“二级市场回暖,政策平衡机制发力:市场回暖促一级市场复苏,高质量企业反哺市场,形成正向循环。”安永汤哲辉指出。
“IPO和再融资更注重资金效率;严格执法护秩序、保投资者。”德勤黄天义表示,政策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对生态有积极影响。
黄天义预测,未来一年IPO节奏延续,加大支持高科技和优质生产力企业。
保代同样认为,主线将保持: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存量并购重组,维持良性生态。
汤哲辉预计,伴随A股“慢牛”,IPO将理性回升、温和放量,进入稳健新常态。
行业分布上,上半年工业、科技、新材料领跑IPO数量和融资额,占86%和89%。科技属性显著,资本向科创企业集聚。下半年聚焦科创领域,硬科技与先进制造如半导体、AI、机器人、新能源、航天、高端装备等将是主力。
“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也将获更多机会,体现产业升级支持。”他补充道。
国台办回应民进党当局威胁25名台湾艺人:表达对国家认同是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