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救命钱迟迟未到!汇源与“白衣骑士”反目,公章惊现“罗生门”
谁说“白衣骑士”的童话里没有反转?你看,曾经的国民果汁品牌汇源,就正深陷一场资本夺权的风暴中心。
8月24日,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一则郑重声明,彻底将这场内部权争公开化。声明明确表示,公司公章及营业执照正、副本均由专人负责保管,全程处于安全、有效管控状态,从未发生遗失、失控或交由他人保管的情况。这直接否认了8月19日某媒体刊登的一则声称汇源遗失公章及营业执照的《遗失声明》。汇源直指有“不明第三方”擅自以其名义进行虚假挂失,意图冒领或骗取新刻印章及新办营业执照,并称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据悉,声明中所指的“不明第三方”即为汇源的重整投资方文盛资产及其关联方。
这场风波,将三年前还被誉为“国民果汁拯救者”的文盛资产推上了风口浪尖。2022年6月,作为重整投资人,文盛资产承诺投入16亿元资金纾困,并取得北京汇源70%的股权。其规划了推动汇源A股上市或将股份出售给国中水务两条退出路径,一度让市场对汇源重生充满期待。
然而童话般的开局未能持续。根据重整计划,16亿元投资应分三年完成(2022年7.5亿元、2023年3.8亿元、2024年4.7亿元)。但汇源在《致全体股东及转股债权人的公开信》中指控,截至目前,诸暨文盛汇转入公司名下账户并计入注册资本的金额仅为2.44亿元,仅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2.8125%,其认缴的投资总额中尚有8.5亿元已逾期一年,且经公司11次催缴至今仍未实缴到位。更引人瞩目的是,其实际支付的投资款中,除1.2亿元由管理人按协议支取外,其余约6.47亿元资金(含利息) 存入共管账户并由文盛资产方面直接管控,未实际投入公司的生产经营运转。这被汇源直指为“空手套白狼”。
资金纠纷之外,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更为激烈。汇源方面指出,诸暨文盛汇在实缴出资仅占注册资本22.8%的情况下,却依据重整投资协议掌控了董事会、监事会的绝对多数提名权及总经理提名权,实现了对公司的全面控制,造成了公司管理权的扭曲。8月11日,矛盾在临时股东会上爆发。汇源称,文盛资产方面以监事会名义在非汇源办公场所召开会议,汇源方的职工监事拟对会议合法性提出异议时,竟被主持方通过强行关闭麦克风的方式阻止发言。汇源工会委员会随后呼吁全体职工不承认该次股东会的合法性、不执行相关决议。
文盛资产则对外表示,其已按破产重整草案标准完成第一年度投资金额7.5亿元,这笔投资应被优先认定为实缴出资,汇源理应完成相应的工商登记;而汇源迟迟未进行工商登记,成为了其融资的阻碍。一位接近文盛资产的人士称,已发函提出在汇源按合同认定实缴之前,停止支付8.5亿元的投资款。
这场内斗不仅让汇源的重整之路更加坎坷,也直接导致了其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失败。国中水务原计划收购文盛资产关联方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权进而间接控股北京汇源,但最终因交易标的股权被冻结等诸多限制转让情形于2025年4月公告终止收购。汇源重新上市的计划因此被打乱。
目前,北京汇源已对诸暨文盛汇及文盛资产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终止《重整投资协议》及其补充协议,并支付违约赔偿金(暂算至2025年6月30日为1.35亿元),该起诉已被法院受理。然而汇源也担忧,在文盛资产大比例控制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的情况下,其有可能操控公司撤回诉讼。
曾经的“国民果汁”,其命运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从2008年险些被可口可乐收购,到因债务危机退市,再到如今重整过程中的控制权纷争,汇源的历程令人唏嘘。市场期待的是其能真正走向重生,而非成为又一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
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