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上海青少年这场“烽火长歌”如何用艺术重现抗战史诗?背后细节令人泪目
你想象过吗?在庄严的上海宝山文化馆,座无虚席的现场正上演一场跨越80年的青春对话!8月28日下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等十余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烽火长歌”上海市青少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在此隆重举行。
全市中小学青少年代表、教师及各界群众齐聚一堂,通过艺术与叙事交融的沉浸式体验,共同回顾烽火岁月,致敬英雄、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主办方获悉,为保障历史严谨性,所有内容均经党史部门和纪念馆审核,导演团队多次调研淞沪抗战纪念馆等站点。中共一大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国歌展示馆、四行抗战纪念馆等支持单位深度参与,提供珍贵史料,确保叙事真实庄重。
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7月在山西考察时的寄语开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孩子们要争做民族的脊梁”,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线,通过三大篇章、十余节目,融合艺术、影像与情景叙事,完成青春对话。青年钢琴家孙颖迪与上海爱乐乐团激昂奏响《保卫黄河》,琴声铿锵乐声澎湃,以排山倒海之势再现中华民族抗争壮卷,奠定慷慨基调。
铭记,让历史星火照亮前路。第一篇章《暗夜星火》聚焦民族危亡时刻的坚守与希望。主持人以深沉讲述带观众回望八十多年前的中国——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卢沟桥枪声、四行仓库死守……上海,这座东方明珠,曾硝烟弥漫。
视频《暗夜沉沦 英勇抗战》通过历史影像与旁白交织,刻画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上海青春舞蹈团《青春·祭》以现代舞诠释战火中年轻生命的凋零与不朽,动作刚柔并济,情感真挚。终章烈士影像化为桃花飘散,象征精神不灭、山河焕新。
情景故事《母亲》尤为动容。讲述人方舟借邓玉芬、姜妈妈事迹,折射千万中国母亲的无私大爱。她们送子参军、默默守望,诠释“没有国,何来家”的深刻含义。
歌曲联唱《松花江上》《长城谣》由青年歌唱家余笛领唱,宝山区青少年合唱团与保利童声合唱团完成。歌声中英雄形象呈现,台下观众眼含热泪跟唱,掌声经久不息。
传承,让精神力量跨越时空共鸣。第二篇章《薪火永传》凸显抗战精神传承。小荧星艺术团《烽火摇篮 童声战号》再现战争年代上海孩子的勇敢智慧,他们于难民所吹响抗战号角。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选段由朱洁静、王佳俊精彩呈现,以张力肢体语言再现李白烈士夫妇的坚定牺牲。“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表演推向高潮。
情景朗诵《时代之声》由刘家祯与小荧星艺术团合作,通过时空对话还原《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历程——田汉被捕、聂耳谱曲、百代录音、金城首映。国歌是历史回响,更是跨越九十年激励民族复兴的号角。
现场发布“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主题视频。在《如愿》歌声中,AI复原技术将昔日战场变今日地标:淞沪战场成滨江花园,四行仓库化纪念馆,罗店镇立教育基座。
“我咬紧牙齿发誓:一定要昂头回到这里。在火场上辟出美丽花园!”巴金散文《火》的誓言已实现。火场上鲜花盛开,少年新时代快乐成长。
纪念,是为更好出发。第三篇章《华章新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突出青少年使命担当。中福会少年宫舞蹈《绽放的梦想》以轻快节奏展现新时代儿童心向光明。
活动发布“关爱守护 健康成长”主题视频,展现社会聚力“思政一体、以艺通心、爱国爱家、凝聚合力、关爱守护、以法之名”六大主题,全方位护航青少年发展。“新时代好少年”青春方阵茁壮成长。
压轴情景朗诵《继先辈之志,创明日辉煌》由“新时代好少年”代表与杨浦“少年说”宣讲团完成。
“你们用年轻脊梁撑起黑夜,我们才能站在光明讲述故事。”孩子们与历史少年隔空对话。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徐嘉昊、陈俊涵等上台发“青春誓言”。徐嘉昊说:“先烈空中捍卫国土,让我知纯净蓝天来之不易。我梦想驯服航空‘涡流’,用科技守护领空。这是对历史最好回答。”陈俊涵表示:“抗战以弱胜强,我在科技发明中想钱学森先辈,科学需勇气坚持。我会从创新做起,让祖国更强大。”
最终,全体演员与观众高唱《歌唱祖国》。歌声嘹亮情感澎湃,活动圆满落幕。
现场观众称演出感人激荡,重温历史更感青少年使命。一位带女儿的父亲说:“活动教育意义深,让孩子理解和平来之不易、奋斗不能止步。”
唯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唯有居安思危,方能长治久安。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光荣之城”,通过深刻青春表达,让抗战精神新时代焕发光芒。
这场“烽火长歌”,不仅是纪念,更是动员,召唤新时代青少年继承先辈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国。
记者 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