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中国银行净息差收窄14BP,非息收入暴涨76%背后暗藏什么玄机?

mysmile 3 0

惊人!中国银行净息差收窄14BP,非息收入暴涨76%背后暗藏什么玄机?

界面新闻记者 | 玥涵

各位读者,快来看中国银行最新动态!8月29日,中国银行火速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管理层直面净息差、资产质量、支持科技创新等热点问题,释放关键信号。

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94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手续费净收入飙升9.17%;税后利润1261亿元、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176亿元,同比保持平稳,趋势较一季度改善。

守住净利息收入是战略安排

中国银行行长张辉对界面新闻坦言,商业银行净息差备受关注。近年来,境内银行业净息差普遍大幅收窄,中行净息差1.26%,较上年下降14BP,较一季度下降3BP。境内人民币净息差1.32%,较上年下降12BP。

张辉强调,中行经营特色突出,非利息收入占比超三分之一,境外机构非利息收入暴增76.01%,有效对冲息差下降,推动营收增长。

张辉指出,守住净利息收入基本盘是中行战略核心,也是低利率环境下转型方向:

一是加大资产投放,提升资金效率。信贷投放平稳增长,境内人民币贷款较年初新增1.41万亿元,同比多增超2000亿元。把握市场机会,债券投资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二是优化负债结构,降低成本。低成本存款竞争力连续三年提升,同业负债合理摆布,成本持续改善。

三是发挥全球化优势,加强外币资金管理。在美元降息预期下做好负债期限管控,动态调整融资策略。畅通境内外资金渠道,提高外币资金效率。二季度净息差环比降幅大幅收窄。

展望下半年,境内低利率环境持续,美元降息预期升温,银行业净息差仍承压。

风险管控压力来自三大领域

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表示,2025年以来,中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提升精细化水平,资产处置质效提高,上半年风险管控成效显著。

武剑揭示,风险压力主要来自三大领域:

境内对公方面,地产风险持续出清。房地产业仍是新发生不良第一大行业,但实质新增同比下降,随着政策发力,市场有望止跌回稳。

个人业务方面,个人经营和消费贷款新发生不良同比增加,资产质量承压,中行将加强前瞻性管控和贷后管理。

境外业务方面,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但外部不确定性未减,中行将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研判,支持优质客户,推动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武剑称,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治理企业无序竞争”,中行跟踪研究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调整信贷政策,坚持市场化理念,助力产业优化:

一是实施差异化策略,支持优质产能,控制落后产能授信;

二是支持市场化兼并重组,提升龙头企业集中度;

三是支持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聚焦技术攻关和新增长点,促进高端化发展。

“投早、投小”力度持续加大

在支持科技金融上,张辉表示,中行将科技金融作为重中之重。

一是全集团信贷“含科量”提高,科技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超三成,同业领先;

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贷款领跑市场,促进科技金融和普惠服务;

三是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供给超7800亿元,“投早、投小”力度加大。

张辉透露,下一步中行将从三方面支持创新:

一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服务“人工智能+”行动,拓宽金融服务深度;

二是做优综合化特色,推进科技金融生态建设,实施中银科创伙伴计划,构建投贷协同模式;

三是发挥全球化优势,服务科技型企业跨境需求,依托“一点接入 全球响应”机制,支持外商投资和跨境融资,推动开放合作。

邮储银行上半年净赚逾492亿元增0.85%,不良贷款率升至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