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档票房狂飙116亿!衍生品暴增120%,千亿市场暗藏什么玄机?

mysmile 4 0

2025暑期档票房狂飙116亿!衍生品暴增120%,千亿市场暗藏什么玄机?

你猜今年暑期档有多火?截至8月29日,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16.44亿元,碾压去年纪录!电影散场,消费狂欢才刚引爆。《长安的荔枝》变身“荔枝冰萃”卖爆;《浪浪山小妖怪》上映首日周边销售额狂揽700万元;《罗小黑战记2》盲盒手办上线即秒光。网络平台数据显示,暑期档衍生品收入同比暴增120%!

衍生品不仅开辟了电影产业第二增长曲线,更彰显新型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据行业统计,电影衍生品消费市场规模已跃升至千亿元级。

托起这个千亿市场的正是年轻人!他们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情感认同和身份归属。选择“浪浪山”周边,表达自我突破的态度;收藏“流浪地球”模型,展现科幻文化的热情。通过衍生品,年轻人找到圈层,识别“同好”。这种“社交货币”属性,让衍生品价值远超实用功能,成为精神刚需。

不过,电影热潮退去后,能持续热卖的衍生品仍稀缺。一方面,部分影视作品缺乏深厚文化内涵和持久艺术魅力,无法形成持续吸引力,衍生品成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国内衍生品开发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产品设计单一,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高品质文化消费需求。“千亿市场”如何长青,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课题。

电影衍生品本质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将观众对故事的情感依赖、价值观认同,转化为可触摸、可收藏、可使用的物品。转化力强弱,取决于IP文化厚度。开发衍生品先要深耕内容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基因,创新表达方式,让IP拥有持久影响力。只有持续注入优质内容,IP价值潜力才会进一步增强。

衍生品不是附属品,而是IP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过去,国内电影衍生品和热映期有“时间差”,等周边做好,观众热情已降温。近年来,国内影视公司提前布局衍生品市场,建立IP价值评估体系,对潜力项目提前规划、同步开发。这种“内容即产品、产品反哺内容”的共生模式,实现IP产业良性循环。

当下,年轻人审美需求多元,简单贴标、缺乏设计感的衍生品已难打动市场,唯有兼具故事性、艺术性与收藏价值的精品才能赢青睐。行业要深入挖掘IP文化价值,贴近市场需求,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并重的衍生品。还要创新营销模式,深化情感联结,利用社交媒体、粉丝社区等平台,构建IP与粉丝长期互动机制,增强用户参与感和归属感。从IP评估、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营销推广,形成高效协同产业链,持续激活IP热度,延长衍生品生命周期。

加强跨行业创新融合,才能让文化种子在多元土壤中蓬勃生长。要推动影视公司、衍生品设计企业、制造厂商、销售平台等深度合作,构建专业化、标准化开发体系。鼓励影视与文旅、时尚、教育等领域跨界融合,创新衍生品形态和商业模式,拓展消费场景。

中国拥有丰富文化IP资源和巨大消费市场,随着对衍生品价值的重视和产业链完善,中国电影衍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记者 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