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前B站副总裁创业首秀,逗逗AI用户狂飙900万,海外版突袭北美日本!

mysmile 4 0

独家:前B站副总裁创业首秀,逗逗AI用户狂飙900万,海外版突袭北美日本!

界面新闻记者 | 玥涵

界面新闻编辑 | 玥涵

你有没有想过,AI不仅能陪你玩游戏,还能成为你的贴心伙伴?从B站副总裁的位置上离开之后,刘斌新毅然开启了人生第一次创业,瞄准的正是AI游戏陪伴赛道!

就在8月28日,百度大会上,刘斌新重磅宣布:逗逗AI用户数突破900万,同时海外1.0版本正式登陆北美、日本等地区!这一刻,距离他创立心影随形仅两年时间。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式上线10天内,产品用户数新增100万——测试阶段已积累800万用户,势头迅猛。

近日,心影随形创始人刘斌新接受界面新闻独家专访,深度逗逗AI的研发内幕和战略思考。

作为一款AI游戏陪伴产品,逗逗AI的理念简单却强大:让AI扮演一个智能陪玩者,它可以为玩家提供解析攻略、赛后复盘,还能语音连麦陪伴、实时聊天。使用这款产品时,拥有IP角色的AI类似于桌面的“电子宠物”,但更智能、更情感化。

逗逗AI的使用界面

但要让陪玩产品真正提供情绪价值,难度超乎想象。刘斌新透露,做AI游戏陪伴产品面临三大技术难题:第一,让AI看见玩家的画面和场景;第二,听懂玩家的情绪;第三,记住玩家的经历。逗逗AI 1.0的核心创新包括实时感知、长效记忆和无感陪伴,其中“感知”是最难攻克的技术点。刘斌新强调,这考验模型对于广度和深度的理解,即感知画面和玩家周边的状态。

实际上,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多模态模型的进展并不理想。刘斌新指出,传统OCR方式下,AI对画面理解不足,所以团队花了半年多时间研发VLM技术。目前逗逗AI的实时感知功能运用VLM突破感知层,实现游戏、视频、工作、学习等场景的实时识别与陪伴。

心影随形成立于2023年4月,当时大模型热潮涌动,但AI陪伴赛道几乎空白。到2023年下半年,竞争突然加剧。逗逗AI研发早但低调测试,用户却达800万——刘斌新认为,这证明了用户的强烈需求。直到今年8月,技术成熟效果质变,才正式推出1.0版本。

为什么选择AI陪伴创业?刘斌新的回答直白:他曾在百度、360集团和B站任职,是互联网红利受益者。离职后,他洞察游戏玩家陪伴需求,并坚持从软件入手,账号互通,避免硬件迭代慢的弊端。

成立两年多,心影随形已完成四轮融资。投资人常问市场规模和商业化,也有人质疑游戏陪伴价值。但刘斌新更强调技术预判:AI时代产品不能靠简单A/B测试,需预测模型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当模型能力到了预测点,业务就成功了。”

从去年6月测试至今,逗逗AI覆盖游戏类型从开放世界、二次元拓展到SLG等。刘斌新认为,AI陪伴有价值的游戏需满足三点:重复无聊时间、情绪价值放大、需要攻略。

目前,逗逗AI用户以18-25岁为主,男性占比约70%。随着IP角色增加,女性用户上升。IP选择包括二次元原创角色、B站虚拟主播和UP主。

今年,逗逗AI加快推广,商业化收入来自皮肤、道具和订阅会员。但长期看,刘斌新认为广告是更大来源,例如AI角色推荐游戏、电商或外卖。

逗逗AI的IP选择,图片来源:官网截图

2025年被誉为AI应用爆发元年。AI陪伴赛道火热,前不久Robopoet珞博智能获融资引发关注。逗逗AI的野心不止游戏:未来拓展到看剧、网购、学习、工作。刘斌新的信心来源于游戏“电子监狱”属性——封闭场景易于聊天转场。数据显示,非游戏用户时长已占一半。

但AI应用商业化仍是行业难题。刘斌新明确:心影随形避免纯工具化,注重情感连接。攻略作为“钩子”吸引用户,逐步形成社区,类似抖音路径。现阶段,优先用户规模,商业化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