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2025上合峰会天津举行,将如何颠覆全球格局?

mysmile 6 0

独家:2025上合峰会天津举行,将如何颠覆全球格局?

注意了!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重磅登场!这一次,将是上合组织史上规模空前的盛会,注定吸引全球目光。

回首上合24年,不少人总爱用“东方的北约”或“迷你欧盟”来定义它。但这两种比喻都落入了旧思维陷阱:一个强调军事对抗,另一个推崇超国家主权,都试图将这颗欧亚大陆的独特明珠塞进过时的框架,结果只能是迷雾重重。

上合组织24年的发展史清晰表明:它不是任何组织的拷贝,也不是地缘政治的副产品。在全球秩序重塑的关键时刻,上合的核心使命不是模仿他人,而是以“上海精神”为指南,在未知领域开拓一种回应时代的新文明合作模式。

这是位于天津站后广场的“2025相约上合 绽放津彩”标识(无人机照片,8月22日摄)。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记者 玥涵 摄

回应时代命题:“上海精神”再诠释

24年来,上合组织从6国壮大为26国的“大家庭”,其活力不仅源于规模扩大,更在于功能升级。安全合作已从反恐延伸到网络、生物、数据等新领域;经济合作从边贸跃升为基建、能源、数字金融的全面对接;人文合作打破政府界限,青年、媒体、地方论坛的民间网络织就了“隐形丝绸之路”。

这种扩张的底层逻辑,正是“上海精神”在新时代的重新定义。当国际秩序陷入“退群”与“甩锅”的恶性循环时,上合组织以发展、安全、合作、文明和全球治理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为欧亚多元文明共存提供坚实支撑。当前世界变乱交织,挑战日趋复杂,“上海精神”的预见性和实用性愈发耀眼。上合坚持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正为动荡时代注入“稳定剂”。

破除镜像崇拜:上合组织“参考系”

将上合与北约或欧盟类比,本质上是旧思维的幽灵作祟。北约的集体安全建立在“假想敌”基础上,其东扩步步遵循对抗逻辑;欧盟的超国家架构依赖主权让渡,以法律一体化弥合历史裂痕。这两种模式都以同质化价值观为前提。

但上合组织的诞生背景截然不同。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创建上合,从一开始就拒绝成为任何组织的“翻版”,它们没有共同敌人,也无主权让渡意愿。上合以“不干涉内政”为铁律,以“协商一致”为决策核心,这种被诟病“低效”的设计,恰恰是成员国以尊重主权为底线定义关系。这种以“共通性”替代“同一性”的智慧,让任何单一国际组织的评价都显得徒劳。

回应发展张力:“效率崇拜”再平衡

上合组织最严峻的挑战并非外部压力,而是内部机制与规模扩张的冲突。成员增加放大政治制度、发展阶段和利益差异,使原本依靠“协商一致”的议程陷入多重主权博弈。

当多样性转化为决策变量时,坚持“协商一致”还是追求“效率”成为关键难题。作为维护主权平等的原则,“协商一致”防止组织被绑架,但也导致决策周期拉长、文件内容泛化、执行力度减弱等问题。这让上合在应对百年变局时似乎力不从心。

为突破瓶颈,上合正尝试在不削弱主权的前提下,引入分层治理与弹性合作:按议题敏感度划分决策轨道,允许部分成员先行共识形成示范,再逐步扩展;同时通过预置快速响应工具,减少程序冗长带来的行动延误。

改革目标不是建立超国家权威,而是在尊重主权与提升效率间找到动态平衡,让平等否决权继续充当安全阀,而非效率枷锁。

8月27日,货运列车驶入位于上合示范区内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无人机照片)。记者 玥涵 摄

探索发展路径:“全民交响”新实践

上合传统合作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部长为轴心,议程设置、资源分配与履约监督沿垂直层级展开。此模式虽保障主权平等与政策权威,却将社会能量压缩在官方渠道内,导致合作受行政周期左右,难以及时回应基层需求。

近年来,一股自下而上的合作势能持续放大。这股力量不以国家契约为必要条件,也不依赖大规模财政转移,而是基于实际需求,在事务领域以“微观一体化”推进合作,从而在不触动主权的前提下,实现议题灵活扩展与资源弹性配置。这对上合意味着合作范式的转变:它不再依赖自上而下的“国家工程”,而是通过企业家、学者、青年、艺术家的网状连接,构建“毛细血管级的命运共同体”。

这些看似琐碎的民间实践,却能让上合在“无历史共同体”的欧亚大陆培育新型“多样文明共生”:它不诉诸超国家权威,也不依赖传统同盟,而是通过无数平行互动,将差异转化为互补,陌生转化为信任,最终让多边合作从宏大叙事转化为个体可感知、可参与、可塑造的日常实践。

在欧亚大陆上书写着另一种可能

上合组织用24年走出一条国际组织演化史中的新路。它证明差异不是合作障碍,而是创新土壤;效率不必以主权让渡为代价;多边主义的生命力不在于制度完美,而在于对多样性的永恒包容。

当国际秩序陷入“失败国家”与“文明冲突”的诅咒时,上合以“上海精神”为笔,在欧亚古老土地上书写另一种可能——不是霸权更替的循环,而是文明共生的新章。未来挑战依然严峻,上合发展不是在旧世界废墟上找答案,而是在新世界曙光中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看,上合最深刻的使命,从来不是成为某个参照系的优等生,而是成为照亮人类未来道路的、那束没有标本的光。

(马斌,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乌官员:乌愿与俄在领导人层面直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