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前北京城真容!首都博物馆重磅展览惊现燕国都城之谜
你知道吗?北京城的起源竟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琉璃河遗址作为北京燕山南麓最大西周遗址,更是国内发掘最久、规模最宏大的西周封国都城,这里就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被誉为“北京城之源”。
2025年8月28日,“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在首都博物馆震撼开幕!展览以“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四大单元,通过文字、都城、器物三位一体的考古实证,揭开尘封三千年的历史谜团,带你见证北京城最初的模样。
鸟瞰琉璃河遗址(资料照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新华社)
首都博物馆展出现场的琉璃河遗址出土西周青铜器
琉璃河遗址的发掘,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周初封燕历史的认知!它不仅精准定位了《史记·燕召公世家》中“北燕”封地,更生动还原了最早的“北京城”景象。
据首都博物馆透露,本次展览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考古成果最全、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盛会。遗址历经60余年持续挖掘,揭露出多重城垣、大型建筑、完整墓葬区,以及建城铭文和甲骨文等关键遗迹,出土了青铜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大量珍品。
展览亮点:镇馆之宝与历史实证惊艳亮相
“太保墉燕”展览作为十大新发现之首,精选180件(套)文物,其中113件(套)首次展出,占比之高在首都博物馆近年展览中罕见。
镇馆之宝堇鼎和牛头纹带盖伯矩鬲重磅登场!堇鼎是北京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代表青铜文化巅峰;伯矩鬲以七个牛头装饰被誉为“中国最美青铜器”。
堇鼎 西周 首都博物馆藏
作册奂鼎 西周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三件铸有“太保墉燕”铭文的作册奂器(鼎、卣、觯)首次联展,五处铭文如青铜史书,以铁证铭刻北京最早建城史。
作册奂卣 西周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伯鱼簋 西周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1986年出土的克盉、克罍,刻有相同43字铭文,关键“令克侯于匽”五字,实证周王命燕侯克赴燕地为诸侯,被誉为“北京城身份证”。
克盉 西周 首都博物馆藏
克罍 西周 首都博物馆藏
牛头纹带盖伯矩鬲 西周 首都馆藏
伯矩鬲以33厘米通高凝聚七个牛头装饰,造型绝美,工艺精湛,堪称青铜艺术巅峰。
人面形铜饰 西周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琉璃河遗址:北京城之源探秘
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大石河北岸,分布范围达5.25平方公里,琉璃河遗址在北京考古史上发掘次数仅次于周口店。
1945年8月,中国银行职员吴良才途经董家林村,意外发现遍地陶片。考古学家苏秉琦鉴定为商周遗物,直言:“没有吴先生的发现,就没有琉璃河遗址的发掘。”
1962年,北京大学教授邹衡带队试掘,发现灰坑和大量西周陶片。此后5次大规模发掘,逐步揭开遗址面貌。
1973年春,联合考古队发现69座墓葬及车马坑,包括燕侯级大墓,出土堇鼎、伯矩鬲等珍品,确认琉璃河为燕国始封地。
2019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重启挖掘,多学科合作取得突破: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成果丰硕。
考古人员在对琉璃河遗址夯土建筑基址剖面进行清理。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六十年考古艰辛,还原北京最早城市
琉璃河遗址考古历时60余年,几代考古人住庙宇、睡通铺、点油灯,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发掘。
1986年11月29日,考古队员在1193号大墓泥水中发现克罍、克盉,除锈后铭文显现,实证琉璃河为西周燕国都城。
1995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通过天文推算、碳14测年,确定燕国始封于公元前1045年,证实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
2019年重启考古,发现外城壕和外城墙,城址规模扩大至百万平方米!碳14测年显示外城壕用于西周早期,中期废弃,这是西周封国遗址首次发现双重城垣。
外城壕堆积层发现8座祭祀牛坑,动物考古显示牛龄2岁半至3岁半,为祭祀用牲。植物研究表明燕人以粟、黍为主,属北方旱作农业。2025年,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展览尾厅,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设计方案公开,观众可投票选择,共同执笔遗址建设蓝图,延续三千年筑城薪火。
展出现场
展览同步推出文创精品展售区,精选房山区非遗工艺品与创意设计,让观众把历史文化带回家,延伸考古价值的当代生命力。
展览海报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8日,千万别错过!
(本文部分资料由首都博物馆提供)
玥涵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