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春叶与遮面,看清通渭人的个性

春叶与遮面,看清通渭人的个性

通渭位于甘肃中部,渭河北支流散渡河(牛谷河)的中上游,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汇合区。在通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长期绽放着标志人们精神追求的文化小花——通渭剪纸。剪纸常见的有窗花、遮面和春叶。春叶和遮面是通渭剪纸中古老独特的艺术品种,是由古代的“幡胜”演化而来。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徐陵《杂曲》中就有“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的句子。

春叶,又称春缨、挂钱、门笺或风钱(即在风中晃动摇摆的钱),其纹样组成用夸张变形的三种古钱连接构成,整体为秦代铲币形状,上部为六个圆形方孔铜钱形状,中部为金元宝形状,整体颜色为红黄绿三种。通渭是农耕文化地区,当地人大都以耕读传家,至今很多人家的门匾上仍有“耕读第”三个大字。农历腊月三十,当地人会将春叶贴在房屋的每个椽头、门楣等高处,迎接新春。春叶一般贴于房檐椽头或门框上,象征着“冬去春来盼丰年,春迎吉祥有钱花”。与春叶一道配套的还有遮面。遮面比春叶大,一般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还会贴在灶神和天神神堂之上。遮面相传是古时候人们在敬神祀祖时,怕有人“冲撞”神灵或祖先而挂的布块或者纸块,后来人们为期盼来年吉祥、健康、丰收,便在门、窗楣正中贴上遮面。遮面构思巧妙、式样别致、寓意深沉、工艺精湛、异彩纷呈,寓理想、追求、祈愿与喜爱为一体的构思,给春节的欢乐气氛增添了一道亮丽而生动的艺术风景线。

走进通渭,特别是春节来临之际,通渭境内的各个集镇上,都能看到街市上各种各样的窗花、春叶、遮面等纸制工艺品待售。一进正月,家家小院、窗棂上贴着五彩缤纷的窗花。屋檐上飘扬着刻有“福”“禄”“喜”字样,又陪衬各种花草图案的春叶、遮面。连大门外的树上、圈舍、农具上都贴有各种各样的剪纸,无不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次年年底,将尚未被风吹去的春叶遮面细心剥下,缠到细竹竿上面,倒上清油点燃,由家中孩子拿着在所有房子中转一圈,名曰“寻蚰蜒”,寓意一年不被各种毒物伤害。这是通渭唯一一项从大年初一延续到除夕之夜跨度整整一年的民俗活动。

通渭春叶、遮面的制作艺人主要集中在马营镇和平襄镇。晚清时,马营窑坡湾焦氏常年制作春叶、遮面以及年画等其它年货,向各地商贩批发。延及1960年代,春叶和遮面不再允许上市销售,制作绝迹。1978年,改革开放后,马营镇东关村王定国、景煊光重拾春叶、遮面手艺,逐渐打开销路。随后,通渭各乡镇也出现了一大批制作艺人,春叶、遮面制售逐渐复兴。

春叶、遮面与窗花一样,都属于剪纸作品,但剪纸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而春叶、遮面则是用纸凿打刻而成的。春叶、遮面的大小,并无定律,各个艺人可以根据自我认识和创作需要,自行确定尺寸,比例协调是确立长宽的核心依据。一刀纸一百张,对折切割,先切出遮面的用纸,再用余下的边角切出春叶用纸。切的时候必须一次成型,下刀准确,避免切出毛边或者大小不一。切好的纸张以十二张为单位各自装订,装订好的纸张,进入下一道打刻工序,打刻环节是春叶制作的关键工序,图案、花纹、式样,都在这个环节定型。遮面图案中心多以牡丹、荷花为主,边沿饰以石榴、佛手、仙桃和梅花、贯钱等纹样。

春叶、遮面的所有图案,全靠艺人用木槌敲击纸凿,一刀接一刀打刻出来,形成镂空造型。每一刀用力不能过猛,也不能过轻,用力猛了容易让纹样连接部位断裂、用力轻了纸张打刻不透,无法镂空。对付各种纹路、字样的纸凿都有形态各异的形状,宽的、窄的、圆的、方的、扁的、粗的……总共接近二十多种。洇染工序和打刻工序一样,全凭经验取胜,有些色彩复杂的遮面,需要多遍洇染才能完成,必须染好一种颜色挂在一边晾干了,再上另一种颜色,流水线式染。

通渭春叶、遮面清新与典雅兼备,轻快与浑厚并蓄,古拙与机巧同现,粗犷与精致相映。充分体现了简练中见丰富、质朴中寓精美的艺术风韵。整个画面鲜艳夺目,反映出北方人大开大合棱角分明的性格特征。近年来有些艺人尝试夹杂多种颜色以突出花纹图样的真实性,巧妙地运用了祥花瑞兽的结合,如富贵牡丹、五福捧寿、福禄寿喜、十二生肖等,既有文字又有图案,体现着人们渴望安居乐业的心情,迎合了年节喜庆时人们的心理,洋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春叶与遮面,看清通渭人的个性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