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9年!美团退款漏洞突然曝光,用户追回巨额资金!
记者 玥涵
你检查过自己的美团账单吗?最近,一场退款核查风暴席卷网络!从8月24日起,无数美团用户惊觉:多年前申请的退款竟然从未到账,引发全网疯狂核查热潮。
这一爆炸性发现让用户对互联网支付系统的可靠性产生严重质疑。
经济观察报快速梳理用户反馈,发现2014年至2019年是“退款未到账”订单高发期,2020年后仍有零星案例,涉及美团及大众点评的餐饮、酒店住宿、交通票务、景区门票等多种服务,覆盖面广。
8月24日晚,美团客服官方微博紧急发布说明,称用户反馈问题主要分两类:一是平台退款信息更新延迟造成误解;二是因部分用户银行卡或支付渠道异常导致退款失败,资金自动转入美团余额,涉及订单较少。
“迟来”的退款到账
8月25日,一名用户核查历史账单时发现,2015至2017年间有30多笔订单显示“退款失败”。按智能客服指引提交银行卡信息后,用户成功发起退款并即时到账,累计追回超1000元!
查看记录可见,一笔2016年6月1日显示“美团审核通过”的退款,直到2025年8月25日才完成“退款至银行卡”,历时9年!用户直呼这不是偶然。
目前已发现的异常订单主要有四种:一是明确“退款失败”,用户可手动重试;二是多年前订单仍显示“退款中/审核中”;三是标注“退款完成”但金额为0;四是集中投诉案例——系统显示“已退款至原支付账户”,但退款时间一致,用户核查均未收到款。
另有用户反映同一订单退款金额变化:8月25日11:07显示退款254元,到14:04更新为336元,令人困惑。
值得注意的是,承诺过期自动退款的团购券成为重灾区。2016年美团推出“过期自动退”服务,未消费团购券由系统自动退款,覆盖餐饮、娱乐等品类,无需用户操作。
一位大众点评VIP7级会员透露,他长期囤积优惠券,依赖自动退款,月消费超2000元。回溯10年账单,发现数十笔订单退款未到账,涉及金额超4000元。
退款问题曝光后,美团客服咨询量暴增。多位用户反馈,8月25日起人工客服排队常达数十人,高峰时显示“99+人等待”。
前述VIP会员自查80多笔疑似未退款订单,美团客服称资金已退至“美团余额”并被使用,但用户无法查询明细,且不认可“支付渠道异常”解释。“2016年前我没换支付宝、手机号和银行卡,同期其他订单正常退款,为何部分进余额?”用户质疑。
另一案例显示,用户2014年、2017年两笔“退款中”订单,8月23日被客服告知资金已入美团钱包可能被使用。但8月24日再次联系客服后,用户于当日和次日收到196元银行卡退款。
不过也有用户核查发现,部分退款确已到账美团余额并用于后续消费。业内人士建议,用户可核对退款后1-2个月收支明细,若收支平衡或存在余额抵扣。
历史系统问题浮现
美团交易系统平台一名员工透露,技术团队正排查根源,初步判断可能与历史支付路径设计、第三方支付SDK漏洞或退款审核流程缺陷有关。该人士表示,2017年前余额记录暂不可查。
据介绍,正常退款流程包括用户申请、美团发起请求、支付机构处理、更新状态四环节,任一接口异常都可能失败。系统通常对失败订单当日重试,清分流程触发二次处理。该人士指出,类似问题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也有发生,但美团因团购券交易量大,案例更突出。
该员工进一步透露,美团外卖、团购、酒店业务采用并行系统,但资源向交易促成环节倾斜,配送调度、补贴发放等核心功能优先级高于退款售后。
某互联网平台结算部门负责人分析,退款异常可能涉及多部门协同:一是用户申请后平台未及时审核致资金冻结;二是系统显示成功但未到账,即“账实不符”,后者资金流向溯源难度大。
此次风波引发对美团支付体系发展历程的关注,有用户质疑客服解释矛盾:部分2016年前订单被指退款至“美团钱包/余额”,但该功能2017年才上线。
事实上,2015年已有用户反映退款被转入“美团钱包”账户,该账户具备储值管理功能并参与交易结算,但当时美团未取得支付牌照。
2016年2月,美团APP上线“美团支付”功能。同年,律师熊万里就美团无证开展支付业务向央行举报,引发合规讨论。
2016年9月,美团全资收购钱袋宝,获得支付资质。此后两年,美团曾因“二清”问题受监管关注,即通过非持牌公司划转资金,而非直接入备付金账户。
这些历史遗留的系统架构与合规问题,可能增加当前退款溯源难度。
8月25日,有用户按客服指引查询“历史退款至余额记录”时,发现2015年1月6日至2016年9月22日有6笔记录。但在8月26日14:00再次查询时,记录仅剩2016年9月22日单笔交易——值得注意的是,美团于2016年9月26日正式宣布完成钱袋宝收购。
融创中国2025上半年营收199.9亿 深化金融机构合作推进债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