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规引爆券商圈!四大指标重塑行业,谁将脱颖而出?

mysmile 6 0

重磅新规引爆券商圈!四大指标重塑行业,谁将脱颖而出?

界面新闻记者 | 玥涵

注意了!资本市场迎来重大变革。证监会于8月22日正式施行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券商业务格局即将洗牌。

新规聚焦完善证券公司功能、引导差异化经营及强化风险惩戒,重磅增设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基金投顾与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权益类资管产品管理规模等四大专项指标。

在自营业务领域,新规首次将“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纳入加分项,考核逻辑采用“比例+规模”双维度。券商上一年度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规模占比需超行业中位数,再按规模排名阶梯加分:前10名加1分、前20名加0.5分、前30名加0.25分。

去年数据显示,上市券商自营权益类资产占比中位数仅7.17%,达标者多以头部券商为主,行业分化加剧。

回溯过往,“重固收、轻权益”是券商自营的普遍策略。一位头部券商从业者透露:“固收类资产收益稳、风险低,更符合短期业绩需求;权益资产受市场波动影响大,且旧评价体系未给予额外激励,导致券商缺乏配置动力。这不仅错失权益市场红利,也未能为A股提供稳定资金支撑。”

“新规精准破解了这一痛点,”他强调,“‘权益占比达中位数以上’的前置条件,倒逼券商调整投资结构;阶梯式加分则激励能力强者扩大规模,推动行业转向长期价值投资。”

更深层意义在于业务定位转型。另一大型券商人士指出:“新规推动自营业务从短期‘交易型’转向长期‘配置型’,注重挖掘优质标的成长潜力,而非频繁交易。这将提升券商长期盈利,并为A股注入稳定资金,优化市场生态。”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称:“考核周期拉长至一年,将降低换手率,强化基本面研究;基金投顾业务偏向低波动策略,有助于减少市场过热风险。”

他补充道:“交易结构上,中小券商可深耕细分行业提升定价效率,头部券商凭借衍生品做市能力成为‘市场稳定器’,行业分工更明晰。”

财富管理领域,新规创新整合“基金投顾发展”与“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为专项指标,采用“二选一、孰高加分”原则,鼓励券商扩大销售或转型投顾服务。

具体考核维度:一是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增量,前10名加1分、前20名加0.5分;二是基金投顾服务资产规模,前10%加1分、前20%加0.5分。券商可择优势路径冲刺加分。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表示:“新规引导券商重视客户资产长期增值,摆脱通道思维。有客户基础者或扩大权益销售,中小券商可聚焦特色投顾产品,投顾团队建设迎热潮。”

资管业务方面,“权益类资管产品管理规模”指标从收入规模与权益投资比例双维度考核,同样“孰高加分”。一类按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排名加分,前5名加2分,前10名加1分等;二类要求收入超中位数,且权益资产占比达40%加2分、30%加1分等。

受访者一致认为,新规推动券商资管加速“去通道化”,转向主动管理与权益投资。此前通道业务占比高,主动能力不足,如今权益比例加分倒逼券商加强研究,推出更多主动产品。

券商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新规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资源向优质券商集中,中小券商获差异化突围路径。

华创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负责人徐康指出:“新规核心是引导券商回归服务本源,优化业务结构,减少通道依赖,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管理能力。”

他预测,资源将向两类券商倾斜:一是投研风控强、服务实体经济的龙头;二是财富管理、投行等细分赛道有优势的中小券商,可凭特色业务错位发展。

兴业证券非银团队关注评价机制转型:“旧规重规模排名,易致盲目扩张;新规以‘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服务资本市场能力’为核心,树立质量优先标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