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科学群星!80年后,这段震撼历史为何让青少年沸腾?
你是否想过,当家园被战火笼罩,一群科学家如何用知识与智慧守护一个民族的希望?🔥 8月29日,北京,“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暨“十四五”科技成就掠影展”隆重揭幕!现场同步发布了专为青少年打造的《科学群星闪耀时:抗战烽火中的科学家故事》新书,瞬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科学群星闪耀时:抗战烽火中的科学家故事》新书封面 | 玥涵 摄
这部作品聚焦1930-1940年代烽火岁月,首次全景式还原30余位顶尖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壮丽史诗!📖 从军工、物理到医学、农学,覆盖多个命脉领域——当北平沦陷、南京失守,这群巨人却选择了最艰难的路:罗沛霖、钱志道在边区奇迹般建起通信工厂与化学实验室;龚继成、茅以升在炮火中开路架桥;颜福庆、林可胜穿梭战地拯救生命;竺可桢、李四光在流亡中守护教育火种……💡他们用行动证明:科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探索,更是危难时刻的救国利器!
“这些选择的背后,是比‘科学探索’更沉重的命题——”丛书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张藜教授创作初心,“当一个民族的生存根基被摧毁,科学该如何自处?抗战科学家给出了答案:他们将实验室搬进防空洞,把论文写在焦土上!” 为了让历史“可感可视”,张藜团队以“钻进去的严谨”与“跳出来的共情”,深度挖掘档案馆藏、手稿与回忆录,甚至还原了边区实验的物资短缺细节!📚 书中更精心设计“科学家档案”“剪报栏目”和“抗战时间轴”,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让热血历史触手可及!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首席专家张藜介绍图书策划及创作情况 | 玥涵 摄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秦志华感慨:“这是一部史料丰富、细节满满的科学抗战史!🔥 它让青少年深刻理解科学理想与国家命运的血脉连接!”活动现场,观众们沉浸在这些科学巨匠的故事中,许多人驻足良久,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信仰与坚守的年代!
新书发布仪式现场嘉宾云集 | 玥涵 摄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主办。🌟 张藜教授寄语青少年:“历史认知的深度决定未来选择的高度!希望年轻人与八十年前的科学家对话,从他们的无悔奉献中汲取力量,勇于探索、敢于追梦!” 这本《科学群星闪耀时》不仅是一次历史回顾,更是一颗点燃未来科学梦想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