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政府多项关税政策被联邦上诉法院判定违法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着手为白宫应对最高法院可能出现的败诉结果准备备选方案。
贝森特于美东时间9月1日表示,财政部拟在本周二或周三向副检察长提交法律陈述,重点阐述解决长期贸易失衡与遏制芬太尼流入的紧迫性,以此作为启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紧急状态的法定依据。
今年8月7日,白宫依据IEEPA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正式生效,该政策根据贸易顺差规模实施差异化税率:对美逆差且未列明国家征收10%关税,已达成协议或小额顺差国家为15%,未协议大额顺差国家面临更高税率,同时对通过第三地转运规避关税的商品加征40%特别关税。
8月29日,华盛顿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4表决结果维持国际贸易法院原判,认定IEEPA并未授权特朗普政府实施"芬太尼关税"和"对等关税",相关措施超出法定职权范围。
该裁决仅影响基于IEEPA实施的关税政策,不涉及钢铁铝等依据其他法律设立的关税措施。现行加征关税可维持至10月14日,以便联邦政府提起最高法院上诉。
庭审记录显示,上诉法院法官特别指出,IEEPA条文明确限定于"外汇、支付、货币"等领域,并未提及"关税"授权。对此白宫方面主张,该法律赋予总统广泛的行政裁量权。
尽管最高法院目前由保守派大法官主导,但近年司法实践显示,最高法院对行政权力扩张保持审慎态度,使得本案最终判决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法律专家分析,若特朗普政府在最高法院终审失利,可能引发全球贸易体系震荡,各国或重启协议谈判甚至发起系列国际贸易诉讼。
贝森特透露,特朗普政府已准备启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第338条作为替代工具。该条款允许总统对认定存在商业歧视行为的国家征收最高50%关税,有效期为5个月。
历史资料显示,1930年6月17日生效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将两万余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至历史峰值,引发多国报复性措施,导致美国进出口额骤降超50%。
值得注意的是,338条款缺乏司法实践先例,实施需国会授权,且极可能违反WTO规则。贝森特坦言,该条款的政策效率与执行力度远不及IEEPA。
另据了解,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授权商务部对威胁国家安全的进口产品展开调查,由总统决定关税、配额等限制措施,现行钢铝关税即依据此条款实施。
数据显示,过去四个月美国海关通过对等关税已征收超1590亿美元税款。若最高法院判决不利,美国政府需退还其中大部分款项。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白宫最终胜诉,特朗普政府将获得更大范围的关税调整权限,可能进一步扩大税收政策的裁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