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IPO之路遇瓶颈:高端熟客消费力下滑 扩张模式承压

mysmile 2 0

界面新闻记者 | 马越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知名女演员宋佳近期为八马茶业拍摄的品牌广告大片引发关注,其出镜场景或置于红墙古建之间,或融入青翠茶园之中,彰显品牌高端化战略。

明星代言与广告密集投放的背后,折射出八马茶业冲刺资本市场的迫切诉求,类似策略曾被燕之屋等礼品属性品牌采用,旨在通过高端形象塑造打开估值空间。

宋佳代言八马茶业
宋佳代言八马茶业的广告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投放

在品牌高端化进程中,八马茶业的资本化步伐持续推进。港交所最新信息显示,这家多次冲击IPO的茶企已更新招股书,披露最新经营数据。

作为铁观音世家传承品牌,八马茶业创立于1997年,1998年在深圳开设首家连锁专卖店。2007年启动加盟扩张战略,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线下网络与电商渠道。产品矩阵方面,自2015年实施全品类战略以来,已形成乌龙茶、黑茶、红茶等全茶类布局,并延伸至茶具、茶食等关联产品。

线下门店构成八马茶业最核心的销售网络,也是消费者接触品牌的主要触点。

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八马茶业线下门店总数已达3633家,包含241家直营店和3392家加盟店,门店规模持续扩张。

与主流茶饮品牌聚焦一线城市商圈不同,八马茶业深耕下沉市场,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达68.3%(其中二线28.6%、三线及以下39.7%),一线城市门店占比仅10.9%,新一线城市占20.8%。

这种布局特征与其品牌定位密切相关。

2009年经叶茂中团队策划,八马茶业确立"商政礼节茶"定位,主攻商务礼品市场,核心客群锁定中小企业主。这一战略使其形成独特的门店运营模式——融合产品销售与包厢服务的社交空间。

不同于购物中心的高流量选址,八马茶业门店多布局于商务楼宇、社区街道等租金洼地,既满足商务洽谈需求,又控制运营成本。

界面新闻实地探访北京光华路门店发现,虽地处CBD区域,但该门店位于非核心商务楼底商,门脸规模较小,与商圈茶饮店形成鲜明对比。

北京光华路八马茶业门店 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马越
北京光华路八马茶业门店 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马越

这种"熟客经济"模式高度依赖会员体系与预约服务,而非随机客流。前石家庄门店店长程辉透露:"门店通过提供简餐、棋牌等附加服务增强客户粘性,5000元起的办卡门槛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主,他们更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商务社交。"

加盟体系是支撑八马茶业快速扩张的关键,而加盟商的本地资源与圈层影响力成为成功的核心要素。

程辉表示,多数加盟商拥有红木家具、玉石、地产等主业背景,"他们通过自身商业网络为茶店引流,形成独特的资源互补模式。"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注重与加盟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22-2024年间,年销售额超200万元的优质加盟商从80家增至116家;截至2025年6月,合作满3年的加盟商达778家,占比63.4%。加盟商平均运营门店数达2.7家,其中超100家门店的加盟商有3家,形成规模化运营能力。

基于现有布局,八马茶业提出"千城万店"计划,拟通过深耕华南、华东等优势区域,拓展品质店与旗舰店,未来3年计划新增1500家门店。

但在消费增长放缓背景下,这一扩张计划面临考验。高端茶叶作为非刚需礼品,其市场表现高度依赖商务消费能力。

财务数据显示,八马茶业直营店会员年均消费额连续下滑:2022年2860.4元、2023年2840.2元、2024年降至2469.6元,熟客消费力萎缩态势明显。

客群消费能力下滑直接影响业绩表现。

2023年凭借加盟扩张,八马茶业营收同比增长16.8%至21.22亿元,净利润增长24%至2.06亿元;2024年增速显著放缓,营收仅增1%至21.43亿元,净利润增长8.9%至2.24亿元;2025年上半年首次出现双降,营收同比下滑4.2%至10.63亿元,净利润下跌17.8%至1.2亿元,反映出高端茶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消费疲软双重挑战。

事实上,茶企资本化之路向来坎坷。自2012年起,八马茶业、安溪铁观音、中茶股份等企业多次冲击上市,仅澜沧古茶于2023年底在港交所成功挂牌。行业标准化难、供应链复杂等问题,使资本市场对茶企保持谨慎态度。

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如何重构增长逻辑、向资本市场讲述新的成长故事,成为八马茶业IPO进程中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