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官网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关建议的正式答复,系统阐述我国儿童自闭症防治政策框架及最新实施成效。
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简称自闭症)作为儿童早期高发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以社交互动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核心特征,严重影响患儿社会适应能力与生活质量提升。
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特殊群体数量持续引发关注。据央广网2024年4月权威报道,2023年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已突破1300万,其中14岁以下儿童患者逾300万,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
国家卫健委指出,自闭症典型发病期集中在婴幼儿阶段,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康复训练是国际公认的主要干预手段。医学研究证实6岁前为干预黄金期,早期识别与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效果,因此构建完善的早期筛查-诊断-干预链条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持续推进自闭症防治体系建设:将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包,由基层医疗机构为辖区常住儿童提供免费筛查服务,重点识别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发育风险;同步印发《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等12项技术规范,全面提升诊疗服务标准化水平。
2024年启动的《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首次在国家层面建立全生命周期支持制度,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构建从早期筛查、康复服务到成年支持的完整保障链条。
针对社会关切的自闭症儿童免费体检政策,答复明确:我国自2009年起实施的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已将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纳入13次免费健康检查核心内容。该项目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机构实施,覆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指导、心理行为评估、眼保健、听力筛查等12类服务项目。
筛查体系实行分级转诊机制,基层机构发现发育异常儿童即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院或儿童医院。目前在康复机构接受干预的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在园儿童等特殊群体,均已纳入免费体检服务范畴。全国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连续15年保持90%以上,年均服务儿童约8000万人次。
在农村地区筛查网络建设方面,2022年颁布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确立"乡级初筛-县级复筛-专业机构诊断"三级服务模式。浙江、上海、天津等先行地区已实现辖区内0-6岁儿童自闭症免费筛查全覆盖,形成可复制的地方经验。
以上海为例,2023年10月实施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工作方案》,通过整合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构建起"筛查-诊断-康复"无缝衔接服务链,在全市16个区实现幼儿园儿童筛查率100%。
国家层面同步建立专项康复救助制度,201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将0-6岁自闭症儿童纳入重点救助对象,目前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均已落实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的康复训练补贴,有效缓解特殊儿童家庭经济压力。
国家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发育评估能力建设,优化自闭症筛查转诊流程,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儿童心理健康电子档案,持续提升早筛早诊服务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