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随着2025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工作正式收官,42家直接上市券商的上半年薪酬分配情况全面揭晓。在资本市场持续回暖的行业背景下,券商行业薪酬体系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不仅薪酬总额突破900亿元整数关口,超八成机构实现薪酬正增长,人均薪酬水平也同步提升,头部券商与中小机构的薪酬差异化特征进一步显现。
受益于权益市场活跃度提升及业务结构优化,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幅达11.37%;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1040.17亿元,同比激增65.09%。业绩的强劲增长为薪酬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多家券商通过市场化薪酬策略强化人才竞争力,推动行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持续优化。
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券商业绩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华西证券、国联民生证券两家机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突破1000%,东北证券、国泰海通证券等5家券商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行业整体营收结构中,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自营投资收益、投行业务承销收入等核心板块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形成多元驱动的盈利格局。
"资本市场回暖是券商薪酬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对界面新闻分析称,上半年A股市场主要指数表现稳健,上证指数上涨2.76%,深证成指上涨0.48%,创业板指上涨0.53%。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带动经纪业务收入增长,自营业务在权益资产价格回升中获得可观收益,双重因素共同推升行业盈利水平,为薪酬调整提供充足空间。
Wind统计数据显示,42家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薪酬总支出达917.6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15亿元增长28.34%,增幅显著高于营收增长水平。这一数据反映出券商业绩向人力资本的传导效率提升,行业正通过薪酬杠杆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头部券商在薪酬规模上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中信证券(600030.SH)以111.23亿元的薪酬总额位居行业首位,成为唯一一家薪酬支出超百亿元的券商,该数据较2024年同期增长13.58%,并创下2023年以来同期新高。国泰海通证券(601211.SH)、中金公司(601995.SH)、华泰证券(601688.SH)分别以88.05亿元、55.72亿元、51.37亿元的薪酬总额紧随其后,形成行业第一梯队。
统计显示,广发证券(000776.SZ)、中国银河(601881.SH)等11家券商上半年薪酬总额均突破30亿元,这一群体贡献了全行业65%的薪酬支出。头部机构凭借资本实力、业务规模和人才储备的综合优势,持续巩固行业地位,薪酬竞争力成为其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手段。
中小券商展现出更强的薪酬增长弹性。在42家券商中,36家实现薪酬总额同比增长,占比达85.71%,其中29家机构增幅超过10%。国联民生证券(601456.SH)因业务并表效应,薪酬总额从2024年同期的6.55亿元增至31.74亿元,同比增幅达384.73%;浙商证券(601878.SH)、国信证券(002736.SZ)、华西证券(002926.SZ)等机构薪酬增幅也均超过40%,展现出差异化竞争优势。

王红英指出:"中小券商在细分业务领域的突破,使其在市场回暖周期中呈现更高的业绩弹性。相较于头部机构,中小券商薪酬基数较低,在业绩快速增长期能够通过更灵活的薪酬策略吸引专业人才,形成'以薪引才、以才促业'的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证券、中原证券等6家券商上半年薪酬总额出现同比下降,其中两家机构降幅超过14%。分析认为,部分机构可能出于战略调整需要,在业务转型期适度控制薪酬支出,或将资源向重点业务线倾斜。
在薪酬总额增长的同时,人均薪酬水平同步提升。对20家公布员工数量的券商统计显示,上半年人均薪酬均值同比增长18.7%,其中18家机构实现人均薪酬正增长。这一数据表明券商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更加注重员工个体价值创造。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以42.64万元的人均薪酬位居行业首位,同比增长13.4%;中金公司人均薪酬达38.67万元,增幅超过30%;国信证券人均薪酬35.32万元,同比激增54.41%,成为人均薪酬增长最快的头部机构。三家机构形成行业人均薪酬第一梯队,反映出高端金融人才的市场价值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申万宏源(000166.SZ)、华泰证券等10家券商人均薪酬超过30万元,10家机构处于20万-30万元区间。从增长质量看,国信证券、华西证券、国海证券(000750.SZ)、兴业证券(601377.SH)等机构人均薪酬增幅超过40%,显示出中小券商在人才激励上的主动性。

券商业薪酬体系的优化调整成为本次薪酬增长的重要特征。多家机构在半年报中披露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内容,呈现出"市场化定价、绩效导向、风险约束"的三维特征。这种制度设计既响应了监管要求,又适应了行业竞争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薪酬治理模式。
国泰海通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构建了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实现"岗变薪变、绩优薪优"的动态调整机制;国元证券(000728.SZ)实施"薪比费比双管控"政策,推动薪酬资源向科技金融、财富管理等战略业务倾斜;东方证券(600958.SH)将合规风控指标纳入薪酬考核体系,建立"薪酬递延+风险准备金"的长效约束机制;招商证券(600999.SH)则通过"固定薪酬保基本、绩效奖金强激励"的结构设计,实现个人贡献与组织目标的精准绑定。
2024年新"国九条"提出的"完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要求正在落地见效。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界面新闻表示:"当前券商薪酬体系改革呈现出'激励与约束并重、短期与长期结合'的特点,特别是中小券商通过差异化薪酬策略,在细分领域形成人才竞争优势,这有利于行业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王红英认为,券商薪酬制度的透明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薪酬机制既能激发员工创造力,又能维护公司治理稳定,是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券商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薪酬体系,既要吸引懂金融、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又要通过长期激励机制留住核心团队。"
对于薪酬制定的平衡艺术,王红英进一步分析:"券商需要在市场化激励与合规经营之间找到平衡点。薪酬水平既要反映人才市场价值,又不能脱离公司实际业绩;既要激励业务创新,又要强化风险约束。这种平衡能力将成为券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行业未来,郭施亮指出,随着金融开放深化和行业竞争加剧,券商业薪酬体系将更加注重"精准激励"和"价值创造"。具备科学薪酬治理能力的机构,将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优势,进而在财富管理转型、数字化升级等战略领域形成领先地位。
王红英强调:"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券商需要将薪酬管理与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社会责任有机结合。未来行业可能出现更加精细化的薪酬模式,如项目跟投、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创新形式,推动券商业从传统通道业务向现代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